我对三性的理解。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我认为三性描述的是三个不同层次。
遍计所执性:从末那识(我)的立场出发观察事物的结果。这里的“我”,是以自己的立场为中心的执着功能,着重从功能角度描述,就是说,即使不恒常,但它流转的每一态,仍然可以以自己的立场为中心。
依他起性:从“我”的立场后退,达到阿赖耶识的立场,把“我”(末那识)、“其他”(外识)和自身阿赖耶识作为共同对象,观察事物的结果。这时就能现量观察到种子和现行之间的依他起性。恒转如暴流,如此的流转生灭,可以用时间的流逝来描述。内在觉受上,有变动(暴流)的感觉,这就是时间的感觉。
圆成实性:进一步后退,上达阿摩罗识的立场,当以阿赖耶识和其他诸识为对象时,现量观察诸识为幻影,这时没有了内外识的区别,相当于中观之假观,如河水之缓流,内在觉受似流非流,就是白杨兄说的因果不即不离,虽有时间,但时间不转不停。当以阿摩罗识自身为对象时,不见世间万法,没有时间(暴流和缓流)的觉受,是为安止,相当于中观之空观。然后,还要上达第十识,达到假观和空观的超越,即中观,完成最终的圆成实,到这里实际上就是大圆满,这时,即使是遍计所执层次的东西,也是大圆满的一部分。

中观只是相当于圆成实性,依他起性要低一个层次(暴流和缓流的差别)。中观的假有在圆成实性上,不能跟依他起性上的假有等同。
一般的唯识只讲到假观,没有空观的内容,当然更没有中观,所以被批评为不了义。虽然有点冤枉,但这跟讲唯识的人没讲好有关。有的唯识只讲到恒转如暴流就以为是终点了,则更逊一筹。

没有分清楚各层次,则讲法时必然容易混淆概念,造成自相矛盾。各位自己去分析一下吧。
如果要我找出慈网唯识哪里有自相矛盾,当然也可以。


本贴由平常于2001年10月22日15:52:20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原标题:【平常师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是1234322在2001年10月22日12:59:07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