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冲破怪圈-----逻辑学随笔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让思想冲破怪圈
              -----逻辑学随笔
     怪圈本来是用来辅助逻辑学论证的一类图画,最典型的一例是画中有一人沿一条环状楼道不断向上走,先向东后向南又向西再向北攀登一周后,竟然回到低处的原起点。这种与现实中简单常识明显违背的描述,在哲学上也称为悖论、佯谬、吊跪等,总之就是指一切自指后不再成立的、难以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的命题。
     怪圈即悖论产生的原因逻辑学家们已经知道,就是因为人们在思想认识中把不同层次的存在混为一谈,偷换概念或名实脱节后产生混乱。比如前面说的那幅画,虽然利用人的视觉习惯造出了立体感,但实质上它不过是处于二维层次的平面图形,用它来表示三维层次的立体实况就容易产生混乱。从这一点上论,世界地图就是不如地球仪准确、直观。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简要分析一下。
     例[1]: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那么,“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这句话本身所代表的含义是不是也要变化?如果这句话本身所代表的含义也要运动变化,则会出现新结论:一切都是静止不变的。这一怪圈产生的原因是:“一切”这个词的含义没有被清楚地界定范围。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在这一命题中,我们或许可以假定“一切”这个词是指所有感官层次的存在,即一切能用人的肉体感官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存在(间接接触指用科学仪器探测等),也就是实物层次的存在,例如电磁波、声波、微观粒子、宏观物体、重力场等等。而“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这句话作为人对实物世界的认识则是思维层次的存在,即只能用人的思想接触到的存在,当然是可以静止不变的。在此,“一切”这个词的含义不应该包括“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这句话本身。这类似于个别具体存在与一般抽象存在的关系,即“白马”非“马”。某一匹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白马”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而以概念形式存在于词典中的“马”是莫不着看不见的,前后二“马”的含义与存在层次不同。
      例[2]: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那么“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这句话本身是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这恐怕不是一个仅仅因混淆概念层次而产生的悖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错误命题,就如同“没有会下蛋的母鸡”这一命题一样。事实上世界中确实有永恒不变的道理,例如“一切实物都运动”、“人对实物世界的认识总在变化”、“对立统一规律”等等。
      例[3]:一头牛在向前走,猎人从牛的后面向牛射击。此时旁边有一位数学家对猎人说:“子弹永远不会打到牛的身上,原理如下:枪口在A点,牛在B点,子弹的速度无论多么快,从A点飞到B点也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牛的速度无论多么慢,也已经从B点向前移到C点。同理,子弹从B点飞到C点又需要时间,而牛则又在此时间内从C点向前飞到D点。以次类推,子弹只会不断靠近牛,永远不会击穿牛。”实际情况是:枪响后牛应声倒地。在这一则悖论中,那位数学家的推理是正确的,但他错把实物层次具体存在的牛与思维层次数学抽象的“点”混为一谈了。数学中所谓“点”是个抽象概念,所以从数学角度,既可以把牛看作一个“点”,又可以把牛看成是由无限多个“点”构成的集合。现实中的情况是:牛在分子这一微观层次上是由有限多个分子构成的(在原子微观层次上只是原子的个数会多一些),子弹表层分子若不与牛体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则子弹分子与牛体分子之间确实不会接触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但是,当子弹与牛体不断靠近达到超短距离后,子弹的冲力与分子间的排斥力同时发挥作用,牛体中的部分分子就不能再与牛向前行走的速度保持同步,而是只好按照子弹前进的速度纷纷避开子弹分子,这样子弹就进入牛体。
      例[4]:研究量子力学的某些人士认为,“客观存在以独立的状态存在于人的意识以外”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微观世界中,每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是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互相作用的结果。可是,在人们熟知的宏观世界,为什么任何人用头撞地球所产生的效果都是相同的呢?其实那些认为“万象皆心造”的人士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把人的意识这一思维层次的存在与被观测对象这一实物层次的存在混为一谈,就如同说“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空气振动波”,就如同说“一台尚未安装任何电脑软件的电脑根本就没有电子元件”。在研究微观世界的过程中,为了突破肉体感官的局限人们就造出各类科学仪器,为了突破科学仪器的局限人们就运用推理和想象,于是就产生了科学理论。但无论如何,在微观世界与被观测实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只能是科学仪器本身,例如隧道扫描显微镜等,根本不是人的肉体感官,更不是人的意识。所以,尽管有时仪器干扰被观测实物的固有自然状态,从而使观测结果难以精确描述,但绝对不是人的意识直接作用于被观测对象才产生科学现象。再有,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命题的含义,在宏观世界是不明显的,越是到微观世界就越明显。
      例[5]: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破解这一悖论的方法我已经在《般若论坛》上讲过了,不再赘述。
     


本贴由井外观天于2001年7月07日19:12:02在〖慈氏学论坛〗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