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第27-31页 “第三节 心所有法”开始)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灌水闲聊,无版权和声明,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广超法师主讲
1986年讲于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第27-31页 “第三节 心所有法”开始)

第三节  心所有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论文:

  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
  一、遍行有五。
  二、别境有五。
  三、善有十一。
  四、烦恼有六。
  五、随烦恼有二十。
  六、不定有四。


广超法师解释:

  在大、小乘佛教所阐明的佛法中,心所生的种种法,其分类与数目有所出入,原因是论师
们只挑选其认为重要的来诠释。
  大乘唯识宗在其著名的<<大乘百法明门论>>中,把心所有法归纳成五十一个,分成六种类
,称为六位心所。即是心所生之各种心法,可分为心王与心所。心王就是能知觉的八个心识
;心所就是随着心识而生起的种种心念,称为心所有法,简称心所。
  六位就是:一、遍行位。二、别境位。三、善位。四、烦恼位。五、随烦恼位。六、不定
位。其数目如下:

            |---五个遍行心所  
            |---五个别境心所
  六位心所--|---十一个善心所
            |---六个烦恼心所
            |---二十个随烦恼心所
            |---四个不定心所


(一) 遍行位

大乘百法明门论论文:

  遍行五者
  一、作意。
  二、触。
  三、受。
  四、想。
  五、思。


广超法师解释:

  遍行心所共有作意、触、受、想、思五种。
  “遍”是无所不在,“行”就是活动的意思。遍行心所不象别境心所之只遍一切性或一切
地;或象烦恼与随烦恼心所之全不遍;更不象不定心所之唯遍一切性,而是它们具有四种特
别性质--遍四一切。所谓四一切是,一切时、一切性、一切地和一切俱,所以作意、触、受
、想、思心所被称为遍行心所。
  (1)一切时: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任何时候的心念,五个遍行心所都存在着,都在活动

  (2)一切性:性是善、恶和无记三性。即是我们的心念和行为可分为善、恶和不善不恶(无
记)三种。不论我们起善心、恶心或无记心,都具备作意、触、受、想和思心所的作用。我们
有一些心所是不同时起作用的,好象嗔心生起时,不会贪;起贪心时,不会嗔。当起好心时
,有些人会贪,好象贪做很多的功德。有些人起好心时,会嗔,好象他要人家好,人家做不
到,他就起嗔心。所以同样是好心,有时会间杂着一些贪、嗔、痴在其中。但是不论我们起
善、恶或无记性的心时,一定会有这五个遍行心所在作用。
  (3)一切地:此“地”是指三界九地,遍三界中的一切地都在作用。佛教依众生的淫欲、
色身和定力,把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界。
  1. 欲界:欲界定力少、有淫欲和色身的有情所居住的地方。欲界中有五趣杂居一起,称为
五趣杂居地。没有定力的人修再大的福报,都脱离不了欲界,因为他们的心还在散乱中,所
以欲界也称为散地。
  2. 色界:此界的众生的欲望少,是离淫欲和食欲的有情所居住的地方,但是还有物质的作
用,即是有色身、宫殿的存在,故称之为色界。生到色界的众生都是依靠定力。欲界众生出
了欲界(散地),进入色界,那就进入了定地。色界由禅定之深浅粗妙分为初禅、二禅、三禅
和四禅,这四种禅定又称为四个地,它们是: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喜乐地、舍念
清净地。
  3. 无色界:此界的众生不但无欲望,而且无身体,无期所居住的宫殿国土。即使无物质的
作用,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中,故称之为无色界。此界众生的定力比色界强,以其禅定
之深浅粗妙分为四级,这四种禅定也称为四个地,它们是: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
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中有一个地,色界中游四个地,无色界中有四个地,总共有
九地,称为三界九地。这三界九地的众生各有不同的心念、烦恼以及智慧,时时刻刻都在起
心动念。欲界的众生经常起贪、嗔、痴的念头。色界的众生贪、嗔的念头少,其有一定的定
力,但与无色界众生的定力相比,却稍逊色一筹。无色界的众生的定力很强,只有心王与心
所起作用,心中的杂念少。即是在禅定的过程中,心中的念头会相对的减少。但是,不管心
念怎样少,只要是在三界,甚至在三界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的众生,其定力非常强,其他
的心念都不生起,然而作意、触、受、想、思心所一定起作用。由于它们遍三界中的一切地
都在作用,凡夫俗子对此五种心念不觉不知,唯有圣者才能觉察到。
  (4)一切俱:此“俱”是指所有的心识。我们共有八个识。它们有不同的心所。即是其所生
起的心念有所不同,打个比喻:耳朵听到声音的感受和眼镜看到颜色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一回事。八个识所生起的心所各有其所活动的范围。比如:六个识中所生起的作意、触、受
、想、思心所,与八识所生起的这五个心所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进入很深的禅定(灭尽定)
,可使意识停止不动,随意识而生的作意、触、受、想、思心所也不生,但是随第八识而生
的这五个心所还是在活动。只要是在三界中,这五种心所就会在八识中生灭作用,所以遍一
切心识都有它们的活动。

  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心所的作用很强、很频繁,任何时刻,任何的善、恶心,任
何三界的众生,以及任何的心识作用,它们都在活动,故称之为遍行心所。
  心王是能了别、觉知的心识;心所是依心王而生起的念头。心所与心王相配合,称为相应
。心所是追随心王而作用,八个心有如主人、领袖,是发动者;心所有如部下、臣子,好象
协助者。我用汽车来作比喻:汽车由引擎发动而行驶,如果没有牵引轮胎走动的钢铁骨架,
汽车就不能行驶。心王是主人,它带头活动,有如汽车的引擎,心所就附属于它。不论任何
时候,一个心王在活动,必定在活动,必定有遍行心所随它活动。就是说,八个识的任何一
个识在活动,一定带动这五个臣子--作意、触、受、想、思心所。因此,只要有作意心所存
在,必定有一个心识在。 就好象看到汽车在公路上在行驶,那一定知道汽车里有引擎。同样
地,只要有任何一个遍行心所在活动,那一定有一个心识也在活动。带头者是心识,故称之
为心王。其他的心念皆由心王带动而起,称为心所,即是心所生法。我们的前六识和相应的
心所可以暂时不活动。比如睡觉时,眼识没看事物,它停止作用。睡到很甜时,即使外面有
声音,也听不到了,耳识也停止作用。耳识停止活动,随着它而生起的心所也没作用。但是
我们的阿赖耶识,以及由其所带动的五个遍行心所,却是永无止境的在活动,除非我们证入
涅磐(“般”+“木”),它们才停止作用。


  (以下详细介绍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心所   待续)



本贴由savelife于2002年4月16日08:47:52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原标题:【大乘百法明门论原文】是savelife在2002年4月08日03:40:23发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