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唯识学诠释《岳阳楼记》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本贴内容为灌水闲聊,无版权和声明,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今天重读《岳阳楼记》有点新的感受,现与大家交流一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用唯识学诠释,其中境与识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
     一、心为境转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以上二者,皆属心为境转也,是“我”的识在作怪。这种心为境转的现象,则不可取。
    二、心不为境转,而要转一切境
    请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乐也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此种境界,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佛法的法无我和人无我相默契;是进亦忧,退亦忧与人间佛法的大慈大悲不约而同;然则何时乐也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则与弥勒佛的阔达胸襟相吻合。随喜赞叹!



本贴由正信因果于2002年8月10日02:06:07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欢迎在netsh.com建立自己的乐趣俱乐部

本贴跟从标题: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浏览次]

选择类别: 
朋友Email:
您的Emai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