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显虚妄分别摄相,当说即于虚妄分别入无相方便相。颂曰:
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
论曰:依止唯识有所得故,先有于境无所得生。复依于境无所得故,后有于识无所得生。由是方便得入所取能取无相。
复次颂曰:
由识有得性,亦成无所得。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
论曰:唯识生时现似种种虚妄境故,名有所得。以所得境无实性故,能得实性亦不得成。由能得识无所得故,所取能取二有所得平等俱成无所得性。
已显虚妄分别摄相,当说如何由虚妄分别入无相方便相。颂曰:
前面已经说了虚妄分别摄相之理,现在当说如何于虚妄分别入无相之事。也就是
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
咱们先把有所得置换成有,无所得置换成无。
依止唯识有(这个道理),则先有于境无生,也就是所取外境都是虚妄这一实修的结果生。再复依依于外境无(所取外境都是虚妄)此定解来修,则产生能取识也是无这一实修结果。真样就由(理)方便得入无所取能取之二无(之事)。
复次颂曰(所以总结为)
由识有得性,亦成无所得。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
即由识所生时现似!!种种虚妄之外境,叫有。以(所取)所得境无实有的原因,能得(能取)的也不是实有的。由能取之识无故,所取能取有俱成无。
由于前面一个颂子已经说过,二取根本是没有的,不是有,所以可以看出这个置换有所得无所得的有无,他的实际意思不应理解成有或者无,而是有某某属性,有某某特征有某某内容,某某特征某某内容无,就像戴了个蓝墨镜,看见蓝色的世界,不能说这个蓝色世界有,但这个蓝墨镜确实有这个特性能让你见到蓝色世界
。这样再把有所得无所得还原,就得到所取能取有的那些东东都没有,既是所取能取二有所得平等俱成无所得性。更深一步讲,这个无所得可以理解成空性也就是某某特征某某内容空,也就是能取所取显现的时候本体既是空性,二者是平等的,性平等。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