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一切固然是某一时代的学术特点,可是没有依托无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和讨论就如空中楼阁,散而无方。世间学问以站在巨人肩上为前进的基础,出世间智慧若无所依止获得甘露泉眼更难无师自通根本义,更多的表现却是以尊重原典佛说为旗帜,将自己的我执见遮得密不透风。此可观摩比对如宗喀巴大师等一代代大善知识“将佛法义运入众生心中”的良苦用心。学人自己则首当远离三种过(覆器、漏器、不洁)具备六种想(自作病想等),殊可获得法义流入心田之殊胜法器之相。否则,基础也难掌握,更不必说理解后的讨论。
对你喜欢学习表示赞叹,但方法和用心不敢恭维,故有上述冒犯。得罪了。
“怎样解释前七识断灭后第八识仍如暴流流转,相续不断?”
末那识不会断灭,直到小乘阿罗汉位或大乘八地菩萨,才不名末那。
阿赖耶识只是相似相续且仍是与前七识互为缘起,刹那生灭。
到达十地金刚道后,不再叫阿赖耶识或异熟识,“金刚道后异熟空”。
阿赖耶识以在下学习的理解,如师兄所言,是因应生死根本而安立,因其他识不能承担此任,末那虽然“恒”但有覆。赖耶无记而恒故可为生命果报体,相续不断。
但从无记的特点角度其应不能熏习,更偏向于纯被动的角色。故此才有可能我们通过前六识的造作修行,而改变赖耶的属性成无垢。若赖耶自熏,因赖耶不能主动修行,则其自熏的有漏种子岂非永远不会改变,也不可能“异熟空”?
若从种子的本有新熏来说,主要诠释表达“无漏”种子的本有。
阿赖耶是否自熏其中,在下仅是随顺学习理解,非定论自肯,也望诸师兄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