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为什么一定要用心念解释阿赖耶识?
大千:心念是种现,这与包括种现的识有何区别?
Yxy:识可能是东西,心念不是东西我是刻意要在用词里排除可能被错误理解成“识体”的识的概念的。
大千:识是恒常不变的东西?
Yxy:可能造成这样的理解,所以表述上要谨慎
大千:心念为什么不可能?
Yxy:心念当然是刹那生灭的东西,当然,识的原意也是,了别。可现在大部分情况都当名词用。
大千:识为什么就不是刹那生灭的东西?
Yxy:了别识当然是刹那生灭的,但不是人人都这样理解,前面引过的一句:“心念不能无因而生,必然要有一颗能生念头的“心”。”类似这样理解识的不在少数吧。我用心念之类的说法就是要把自己和这类理解区别开。
大千:心不是刹那生灭的?
Yxy:这个问题该问VAVA,以及所有看到过他原帖的人。他写下时是怎么想的?大家看到时是怎么理解的?
大千:我同意他的原话:“心念不能无因而生,必然要有一颗能生念头的“心”。”这根本不可能理解成“识是恒常不变的东西”,而你认为有可能,为什么?
Yxy:您这么理解,不等于他自己也这么想,等vava自己站出来解释吧,或者别的旁观者也可以说说。
一颗一颗的心,让人联想到一颗一颗的石头子儿。这个联想对说明刹那生灭显然没有好处。您能拦着没您这么高水平的人不从中联想出一颗长存不变的心吗?所以,我拦着别这么表达。
Vava:我的意思是,唯识学安立八个识的概念是为了解释“三界唯心”的方便说法。八个识其实是一个整体,就是心意识,八个识也就是心意识由粗到细的八种了别功能。在这里唯识学把心意识叫作八个识、有情的“心”.......而杨师兄非要把心意识安立成“心念”,这不仅容易和唯识学里的心所相混淆,而且也容易让人理解成我们凡夫意识里的遍计所执性的想法。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统一叫法才能互相讨论,最好别安立新的词语。
另外理解唯识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八识理论还要结合三性的概念,“三界唯心”中的“心”就是众有情的“心”,说每一颗心,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有情,其实是一合相。我理解在佛菩萨实证的境界里,“心”是依他起法,具有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一颗颗的心充满三界犹如灯光充满房间一样,千盏灯发出的千束光同在一室,互相独立又互为因缘。
杨师兄除了用心念安立八识不恰当外,还有一点就是否定依他起法具有的圆成实性的实体存在。这一点也是杨师兄理解唯识不准确的地方。圆成实性是有实体的,是凡夫无法感知和想象的,它是依他起法存在的基础,但是也离不开依他起法,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可以比喻成法和法性的关系。就是因为我提出依他起法的背后有圆成实性的实体存在,杨师兄便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执著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心。其实依他起法背后的圆成实性是有实体的,不是一颗颗的石头子儿,是你无法想象的,我说心是依他起法,是相似相续的,但是心背后的圆成实实体是常恒不变的,是无为法。我和杨师兄的分歧就在这里,杨师兄认为真实世界里众生的心(八识)只是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的,除此之外再无他法;我认为众生的心除了有刹那生灭相似相续的依他起相外,还有它的圆成实相,心的圆成实性实体是不生不灭,常恒不变的,是无为法。
以上的观点仅是我自己目前对唯识的理解,不知道正确与否,还请师兄们指教。
Yxy:我没理解错吧。Vava说心念背后有心的实体,只不过这个实体是圆成实性。这个说法没有把心体当成一般的常一不变的实体,算过了一关,但还需要仔细讨论。要是周贵华来评价,很可能会说这是梵见。
我认为不需要到心念之外另觅一个圆成实的心的实体,即此心念之真实相就是圆成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