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植物,要明显发展成为有情的阶段还需要发展出什么来?如果是“有分心”,“有分心”比生命增加了什么内容?
---千兄这其实在探讨有情生命跟无情生命的区别。
麻子个人看法是,无生命体完全不执持自我。
无情生命其实是有种极其细微而缓慢的执持。例如,一棵树受伤后会用生长恢复自己,但不会代另一棵受伤的树去恢复伤口。这里明显显示有自他区分和利益自体。
有情大家都看见了,虽然定义很难下。基本上说,有情就是有明显而强烈的自我执持与快速的自我保护反应。
那么,有情无情的区划界限在哪里?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间都没有绝对界限,自我执持与反应的强度速度弱到什么程度,就从有情算到无情去了?没有定义,也无法绝对定义。但是,可以有习惯的粗略划分。
有分心其实就是某种执持自我,其强度超越了无情,但还没强到能产生认识的程度,比如熟睡无梦时候,昏迷时候。但有分心足以执持生命。某些禅定也达到有分心。
有分心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心态”,本身是没有“感觉”的。当感觉生起的时候,一定先有更粗分的心行覆盖在有分上了。但本身没感觉不等于完全没有记忆,有些经过训练的人能在有分心后生起更粗分心的时候回忆出有分心下发生的某些事情。
胎儿早期心行应该比熟睡,昏迷已及某些禅定的有分心还要细微。随着生长成熟后期胎儿完全可以发展到普通六识的程度。
该贴于2009-05-07 20:52:33被二麻子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