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一直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种子的仓库,甚至就可以理解为一切诸法种子的集合体。阿赖耶识与诸法种子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个体与集合的关系,种子是个体,阿赖耶识就是所有种子的集合的一个称谓。我甚至认为阿赖耶识与前七识有本质的不同,就是一堆种子,根本没有现行。我现在知道,我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看到于凌波居士八识规矩颂里这样讲解:“种子与第八识的关系,以因果来说,种子是因,第八识是果,因为第八识是现行,种子是生现行之因 (第八识是种子所生之果) 另以体用来说,第八识是体,种子是用,故摄用归体,摄果归因,这二者的关系,是‘非一非异’ 。种子与前七识的关系,是在‘因能变’中,种子生出第八识。在果能变中,第八识生出前七识,同时八个识体上各各生出‘相分’、‘见分’。前七识以其见闻觉知的认识作用,又薰习了起现行的种子。因此,就薰习面来说,前七识是因,受薰的新种子又成为果了。”这里引出了“识变”的概念,通过识的三能变来解释我们八个识种子生现行的运做机制。但是我觉得仍未说得清晰透彻。
周贵华师兄的论文《瑜伽行派唯识学之结构》中,对唯识学作了更深广透彻的诠释。指出玄奘通过有选择地传译与限定性诠释,将“护法”的“有相唯识学”传入中国并弘扬,遮蔽了瑜伽行派唯识思想的本来面目。唯识根本三大师弥勒(Maitreya)、无著(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唯识思想包含两个方面,有为依与无为依并存。但后人却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二者严格的区分开来,形成两个分支,有为依与无为依唯识。此二者的核心概念极为不同:一者为有为的阿赖耶识,一者为无为的心性如来藏。有为依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为一些法之本体与根源,由此说明一切法的依存性、因果关联;而无为依的思想则以心性真如(如来藏)为一切法之根本因立说。如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的“净识说”,真谛所传,以第九识阿摩罗识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都是典型的无为依唯识观点。
到底怎样理解种子与阿赖耶识的概念呢?无著世亲的看法是种子和阿赖耶识不一不异,并没有种子的自体在阿赖耶识中,种子与阿赖耶识和合一味相续,并非各别.(见附录)我的理解,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而生起的同时又熏习了自我,我很想说复制了自我.刹那生灭的阿赖耶识又怎样含藏那些还未现行的种子呢?很简单,不断的自我复制.这种自我复制的功能为阿赖耶识本身所特有.阿赖耶识生起后,同时前七识的现行由刹那生灭的阿赖耶识生起,它们的虚妄分别又同时将新的种子熏进了阿赖耶识.这些过程都是同时的.这样来描述不是很清晰,但是按佛法原义,种子与现行虽互为因果,但是却同时发生.只不过第八识的种子却产生在第八识本身内.如果非要我按人类的时间顺序来排列的话,我想应该是这样,第一刹那阿赖耶识(本身含藏着无始以来的种子)生起,并在自己体内熏成自己的种子;第二刹那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生起前七识现行;第三刹那前七识又将新的七识的种子熏进阿赖耶识;第四刹那,阿赖耶识复制自己.这样来描述不是不够清晰,阿赖耶识熏自种和复制自己似乎又不太好理解,所以有"根本因如来藏"的说法,如来藏非本身直接是生因,而是作为一切法之所依而具摄习气种子。换言之,如来藏本来清净,恒常不变,非我我所,是一切善不善法之根本所依,即“所依因”。但凡夫执如来藏为我、作者等,由此为虚妄分别习气所熏覆而成识藏(a^laya- vijn~a^na,阿赖耶识),与余七识俱转。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我认为不能把阿赖耶识和种子简单的理解为仓库和仓库中的物品,而应该理解为数据库和数据比较好,区别在哪?我们可以在物理上把仓库中的物品和仓库分离,但却不能在物理上把数据从数据库中分离.电脑数据库和其中的数据都是由抽象的01代码组成的程序体,是一合相,而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以陈那、护法为代表的新唯识派认为种子是另有自体的,否则就构不成因缘关系。有为依唯识学又分为无相派和有相派,一者是难陀(Nanda)、安慧为代表的“无相唯识学”,或称“安慧唯识学”,承许没有相分(nimitta)、甚至亦没有见分(dars/ana)的唯识思想;一者是陈那(Digna^ga)、护法为代表的“有相唯识学”,或称“护法唯识学”,认为见、相二分皆是依他起性,皆有体性,并最终建立了识的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四分说”。
至于引入"如来藏"、“第九识”等概念来解释种子与现行,我还未做研究,自然也不清楚这样安立的优缺点。我觉得对唯识学各派思想体系融会贯通的理解,对我们的修行必然很有帮助,欢迎各位师兄来指导我。
附录:我比较倾向种子无自体的说法,关于“识变思想”我参考了这篇文章,见链接
http://www.lingshh.com/wyfjdej/12.doc
该贴于2009-05-12 13:28:02被vava9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