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仔细想了下,觉得这个说法还是蛮有道理。这个现量的影像是不是就跟中观说俗谛里一切无只有个名言是一个调调?这个影像是实种所生所以是依他起,能取所取再在这个上面做遍计,显示辨别它然后再用名言描述,起爱染心。
【大 千】
是这样,但跟中观说俗谛里一切无只有个名言不是一个调调,因为实际上名言亦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
佛言:“若有为法但有名相、等是名相,名相亦空。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转法轮已,以三乘法度脱众生。是名相亦无生无灭,无住、异。”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
佛告须菩提:“但假名字故诸佛现身,所假名字亦空。”
《大智度论》:“佛答。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者。名相中名相亦空。”
2,按这样讲依无二取的根本智现量证得圆成实性后起的后得智就可以现量看到这个影像。是这个意思吗?【大千:是】哪么继续推下去就是地越高的菩萨,迷乱越少,影像就渐渐没有,逐渐现量见到圆成实。是这样的把。【大千:不是,自己的没有了,还能看到其他有情虚妄分别的影像,这是永远有的。另外,先见圆成实,后见依他起,未见圆成实者,就不可能见到依他起:必须先以根本智实证凡夫所知一切法空的空性即圆成实性,才能随之生起后得智实证依他起性。】我看不少高僧的传记里都有写这种现象。比方说宋代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 千】
如果按上述实证顺序理解,未参禅时,是凡夫所见山水;证空性后,不见山水,所以说不是山水;后得智见,其余有情共业所显山水真相:就是个山水的影像而已,实无山水,执有便错。
3,这个意思是不是说新义的相分,比方说人道这个识造这个山川大河的相,这个相你就算不看它,它也有。而古义就说这个相是心的行相,实种生的,不看就没这个山川大河,看的时候才变现?【大千:是】
问题是新义的这个山河大地的相分也是八识变现的啊,为什么新义的就算是相分实体【大千:因为新义就是这么定义的。】,而古意的这个行相就算是影像呢?【大千:古义能见的行相,就是新义见分的行相,古新义共许是影像;古义的因相,就是新义的自证分,古新义共许有实体,这两部分是古新义共许的,只是新义又多出来个相分,我有什么办法。】
另外古意这个缘他识和自识的八识种子这个是怎么缘的?种子没有变现也可以缘吗?
【大 千】
他识和种子是实际存在的,就在面前放着,当然可以缘了。就像我们看东西一样缘,但这个过程完全是现量进行的,其中没有分别,所以我们凡夫无法觉知得到。
该贴于2009-03-13 19:50:11被大 千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