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里就明确说了,为什么说“遍计所执都非智所行,以无自体非所缘缘故”,所以这里是智所行、非智所行都是以是否所缘缘来说的,而不是以所缘境来说的,如果是以后者来说的话,我们凡夫难道连遍计所执性的虚妄相也见不到了?
我们凡夫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事物本身,用佛教术语这就是疏所缘缘,我们是通过在疏所缘缘之上变现亲所缘缘来认识事物的。现在这个“所行境界”,就是指的,凡夫识能够缘到作为所缘缘的依他起性。但是它不能像圣智那样如实认识,因此生起了虚妄分别。圣智也缘依他起性,但是它是如实见依他起性。
------------------------------------
1.染分依他。---缘遍计所执自性执应可了知
2.净分依他。亦圆成故---缘彼无执应可了知
注释:
问三种自性相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
1.依他起。摄彼相名分别正智。
2.圆成实性。摄彼真如。
3.遍计所执。不摄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