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又名习气,有熏习义。
业种生现行而展现业果流转,善、恶、无记业又熏各自新种或发展状大。
在下唯识学自恩师,自成一种学习,未尝如师兄等引经据典,兹贴一段关于种子,不为证明什么,感觉可为坛上诸多师兄了解透彻有所助益:
唯识学讲到两种能变,即因能变和果能变。因能变的因,是第八识的种子。唯识学认为,种子是万法生起之因,包括等流习气和异熟习气两类。习气为种子异名,所以将种子称为习气,主要是就其来源而言。种子是通过前七识现行和熏习留下的,即“现行熏种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会在内心留下种子,就像器皿盛酒之后会留下酒的气息。
等流习气是前七识在活动过程中熏习而成。等,是指平等和相似;流,指由因感果的过程如流水般相似相续。我们所有的思维活动,或善、或恶、或无记,一旦产生活动,必然在内心留下影像并形成种子。这些种子将作为万法生起的亲因缘,构成未来生命的延续。
等流习气又叫名言种子,分表义名言和显境名言两类。表义名言是能够表达义理的语言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概念,用以表达某种思想或事物。我们现在说话,就是表义名言的种子在作用,是表达义理的名句文。显境名言也是非常形象的一个概念,显境即显出境界,当心和心所活动时,自然会显现相应的境界,正如名言概念能诠显义理那样。
表义名言的概念主要是在第六识的活动过程中产生。八识中,只有第六识的活动才能熏成名言概念的种子,前五识则不具备这一作用。因为前五识的活动是现量缘境,而现量的特点是不带名言概念,自然不可能熏成名言种子;第七识和第八识属于潜意识的范畴,更不可能熏成名言种子。而显境名言则是由前七识在缘境过程中熏成的种子。
所谓异熟习气,即通常所说的业种子。它是由前六识造作善恶业力熏习而成,进而招感异熟果报。在有情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业种子直接推动有情于六道轮回受生,这种动力,就像火箭推动卫星上天的作用一样。
如果说名言种子是万法生起的亲因缘,那么业种子就是增上缘,在生命轮回中起到推动作用。我们要明确的是,二者并非截然对立。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是一体的。比如同样是人,能力却各不相同。有些能力较弱,个体生存尚有困难;而有些能力极强,不仅可以自立,还能成就一番事业利益社会大众。种子也是同样,有些仅是名言种子,而有些既是名言种子,也是异熟种子,不仅能自己成熟,更能成为另一部分名言种子成熟的增上缘。
我们的善恶行为,既会熏下名言种子,也能熏下异熟种子。若属于无记行为,如随便走一走,随便读两页书,也能熏下名言种子,只是这种子非善非恶。而善恶行为通常是以强烈的意志为前提,在内心产生的力量远比无记行为强烈。所以,业种子是精神领域中力量强盛的种子,而名言种子则是力量较弱的种子。单纯的名言种子没有能力招感异熟果报,必须依赖业种子作为动力。
名言种子和业种子的区别还在于,名言种子没有寿尽相,而业种子有寿尽相。比如我们现在读书学习所种下的名言种子,将尽未来际延续下去。虽然它的力量会发生变化,或强盛或萎缩,但种子却始终存在。而业种子在受报后就结束了,若非如此,一旦造作罪业就会没完没了地受报,永无出头之日,解脱更是难有指望。如果这一种子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名言种子又是业种子,那么属于业种子的这部分力量在受报后就终结了。
名言种子和业种子现行后,构成八识三性诸法,也形成了我们所有的精神活动,形成了宇宙万有的现象,此为因能变。
此外,还有果能变。同样是“变”,因能变和果能变所指的“变”是不同的。因能变指的是转变,从种子转变为现行;而果能变指的是变现,八识在现行的当下,能在自证分变现出见分和相分。从因能变的角度来说,八识的活动为果,为种子现行的结果,故名果能变。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因能变侧重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探讨世界成因,而果能变侧重从认识论显示诸法唯识的正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