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ava:“前六识断灭后,第八识里还有能生起前六识的种子不就得了。”
觉林: 是的。
2、法师以护法一系为教学所依,识有四分,也是在下学习的入处和所依,虽然粗疏。
各宗有各宗完整的发展体系,在下没有赞此非彼之想,都很赞同,有时对古义的结构和古朴很赞叹。适时随缘适当交流是一种对熏习的唯识种子的现行和调整的过程。总之不论古新义,已不是互相不满的时代,利于对机实证唯识即可。师兄若懂得古义唯识的精微处,交流之时会更通达和少很多障碍。
3、vava:“前五识和第八识一起熏出第八识的相分种子,前五识起到辅助作用,第八识自己也能熏习自己的相分种子。对于第七识熏出第八识见分种子的说法,我也确实不敢肯定,所以我说还要从唯识的经典里找依据。”
觉林: 找到请务必告知一声。
4、觉林:末那的存在决定了凡夫的身份,如果中途断灭就是凡夫生命中间突然成阿罗汉或八地菩萨,而不需经什么修行三乘道了。禅宗也不必辛苦打七了,岂非乐事一件?故有:恒审思量我相随。
5、vava: “阿赖耶识必然有它的方法来相续下去,师兄如何解释在阿赖耶识的相续过程中,它始终保存着那些无漏种子和未现行的有漏种子”
觉林:阿赖耶识类似大仓库,储藏无量劫来的种子。这个不是古新义的问题,应该是基础知识的领会问题。比喻类似电脑的硬盘。此为赖耶的能藏和所藏性。
比喻也是为了让学人更好地领会和吸收法义,但带着评判心的话,所有见闻绝知都是透过此心的有色眼镜,这就是成见的一种,基础知识也很难,领会法义并深入的障碍很大了。而作为远离三过的法器,首先是放空自己的用以拣择的知见,任甘露流入,久久自能与心相合,甚深法义亦如从自心流出,亦自能拣择。这应该也是真正的聪明人。
6、vava: “师兄说阿赖耶识不能自我复制,它自熏的种子不能异熟空,那杂染的前七识莫非能熏习出无漏的种子?而且有漏的种子也能自己异熟空?”
觉林: 赖耶的无记性来说,它既不能熏又不能自空。师兄并未理解修行转依的缘起由六识灭的唯识过程。修行转移由六识起,除我法二执,灭七识染污,从初地至七地由六识有功用行催伏八识中有漏种子,而致心体本有无漏种现行,直至八地无功用行使无漏种无间现行,而十地金刚道后异熟即空,八识不再名赖耶,而以无垢识尽未来际。
太虚大师楞伽经讲义也有关于六识灭则七识亦灭的缘起有段描述,很清楚,一时找不出来。
7、vava: “八识规矩颂里这样描述阿赖耶识,日:‘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後来先作主公。’比喻此识如汪洋大海,浩翰无涯,不可穷尽。藏识如海,渊深不可测; 而色、声、香、味、触、法诸境如风,境风鼓动,生起七识波浪。第八识与前七识比,谁更细密,谁更坚住,一目了然。”
觉林: 八识的细密坚住正是所熏的条件之一,前面贴中作为能熏得四个条件和作为所熏具备的四个条件已完备论述。
8、vava: 其实师兄在与我的辩论中,始终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并非是一种探讨的态度,若师兄所说无有漏洞,能自圆其说,我自然随喜赞叹,我们讨论问题,应该都放下我慢,以探索真理的精神来共同进步。
觉林: 我正确与否证明没啥意义,有道理就听听,没道理就听自己的好了。我最先说认识的时候你要我找根据或出处,我找了根据出来你就要我证明,并一大堆问题,我作了点回答,你又说我是证明自己正确并又提一大堆问题,说来说去还是已既定了抗拒的前提就是“凡我所说所引都是不会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