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炒得火候虽够,只惜调味配色略显美中不足!
[慈氏学论坛] [回复] [引用回复] [表格型] [跟帖] [关闭] [浏览0次]

用户名: 奪命剪刀脚

如果未写好的后半截一样如此平铺直述地转译《识论》(或辞典,或唯识基础教材),未免嫌单调了点儿!

 

因能变与果能变的安立,象征着唯识学史发展重心上的一个转折。因为这两个命题的出现,大抵有个先后次第,并非同时间被一齐推出的。因能变,象征早期唯识学(可以《庄严》《摄论》为代表)偏重种子识变的演述角度,也就是本坛所宗古义唯识的本色。果能变,亦即三类现行识变,却是到了世亲的《三十论》才明白确立的,这被认为与唯识新义的启创不无关系(1)。

 

即由此二类能变之施设,可以概观无着、世亲昆仲的学解差别于一斑,那么《二能变小议》似乎还颇有一段值得深入小议的空间,不必只是单纯介绍种、现相资的运作机理而已。

因、果二变除了反映出上述古、新二义的不同背景外奘传新义一家于其中之定义其实也微有异辞。一般来说,按《成唯识》的介绍,理应唯第八赖耶才许兼有果二变之义,余七转唯具果能变义。但是窥基大师却认为转变之义通现,亦即前七亦具因能变义,以七能熏种之故;这被简称为现因变,有别于赖耶的种因变。大师并归结出:第八前六中异熟无记心等唯果变而非因种子因变而非果七识亦因亦果能变。(《识论述记》卷四)

 

基师在《识论述记》里的这端创见却遭到弟子慧的反对,且全无缓颊地宣称:准论文及本疏(i.e. 基师《述记》)因变但种子果变唯现行(《了义灯》卷五) 这或可算作奘传师资于因变唯种子还是俱通种二义的小小矛盾吧?

 

鸡蛋那段因能变不知道写完了没?想必不会闲扯这些吧? 剪刀担心太平淡了,所以给点噪音当伴奏罢!

【附带一提鸡蛋帖中 A第七识是「无」覆无记性这句想必有处误敲

 

~~~~~~~~~~~~~~~~~~~~~~~~~~~~~~~~~~~~~~~~~~~~~~~~~~~~~~~~~~~~~~~~~

 

(1) 三十论》带有新义色彩的看法只是学界的一类意见够不上是共识比如大千他们执持古义的似乎便不以为然。又如吕澄前辈《安慧三十唯识释》所云:如三类识变,本指其事,解为能变,则指法体,于是因果二变意义纠纷,卒不可了 古义在这里,特别是对于果能变义,显然是不怎么捧场的呀!


该贴于2009-05-25 08:20:52被奪命剪刀脚编辑过


本贴于2009-05-23 08:19:59在 乐趣 哲学宗教慈氏学论坛发表.
[编辑] [删除] [查看ip] [加入黑名单] [推荐到首页]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乐趣举报信息留言
[发表新帖] [回复该帖] [引用回复] [表格型] [关闭]


快速回复:
主题
内容
图片链接
选项显示签名
        

郑 重 声 明
1. 任何言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与乐趣无关;
2. 禁止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论坛进行赌博、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4. 禁止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
5.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
6. 禁止发表任何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