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第二品(第14页16行-15页5行)

  (1994年7月10日)

  

  正闻熏习,这是很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要是没有这个问题的话,世界上所有的人,就是所有的动物,只能顺流而下。没法子来逆流而上,只能顺着生死轮回,流浪下去,没有逆转的机会。

  就在以前咱们讲过,转折问题,所谓世间的原因、结果,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没有第二条路。自从对真如能够有一个认识、能证真如,只有这么一个关系,就把所有的动物的路线就打翻了。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哲学,只能讲生死轮回,那就是无明缘起。所以能够证真如,这件事情,就把生死轮回的这条线给打翻了。那条路线是自己束缚自己的路线,不能够解脱,不能自在;,逆生死,逆转,这条路线是觉悟的。

  这条路线是以前任何的人没发现过,只有释迦牟尼,证真如以后,他有许多的教法,所谓真如也叫法界,从最清净的法界等流出来的。最清净的,还有的不太清净,就象过去声闻跟缘觉,他所证的是部分的真如,证到人无我,二无我所显,他是一无我所显。所谓法界就是一切法所依据的。这个就是真如,就是本体。佛证证了真如以后,然后说法,他所说的法,就是证真如等流出来的。

  《庄严现观论》里头,一般都讲,法界是种姓,种姓也就是我们觉悟的原因,有不同的觉悟。刚才说二乘,虽然也是以法界为种姓,但他证的是部分的真如,所以他得到的解脱不是法身,菩萨跟佛所证的是二无我所显,那么他证的是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呢?法身就是一切功德,所依的身,身也有所依的意思,还有集积的意思,就是一切功德集积的法身。

  二乘只是解脱烦恼障,而不是二障都解脱,所以这法界,可以说是我们觉悟的根本原因,于是乎,就说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我们依靠这个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言教,来正闻。这正闻,就是不是颠倒的。我们对慈氏学的原典,认识的时候,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有的正,有的不正。类似认为真如能受熏,这种就是不正的,不正的了解,不正的听闻。把阿赖耶识当成独立存在的东西,当成本体。这也是不正的听闻。

  所以这正闻熏习也很关重要,由佛证的真如,从证真如起,然后就根据所证的来建立种种教法,所以这种教法就叫等流出来的,就是证的真如。这种熏习跟其他熏习都不一样,过去的杂染的熏习,跟清净的熏习整个不一样。所以可以说,这条路线完全是依靠真如而生起。

  在《瑜珈师地论》第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这是唯识学的根本资料,里头有这么一段文字,我念一下,以后大家底下找出原文看一下,这段很重要,也是跟熏习有关系、跟种子、种姓有关系,种姓好象都指的我们觉悟的原因。这段文字这样说的,是第五十二卷第十六页下半页第六行,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

  “复次,我当略说安立种子。”这安立就是假安立,前头我们说原因的话,最主要的是熏习,熏习的结果就是种子。这种子安立,那么现在就是有一种正闻熏习,这种种子,另外有一种就是我们普通的熏习,就是所谓安立种子,就是我们所在生死轮回里头、在这条路线里头那个原因、那个种子、那个熏习。那个熏习都是安立、熏习安立种子。

  “云何略说安立种子?”怎么讲这个安立种子?解释这个安立种子,“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这底下的文字很重要,大家记一记。谓于阿赖耶识里头,“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遍计自性就是本来诸法都没有自性,遍计所执执有自性,叫遍计自性。认为所有的诸法都有自性,都有自体、都有我。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遍计自性妄执习气”,这八个字,虚妄执著的习气,就是以前咱们说过的,遍计所取能取的自性,那个执著的习气,那个执著的心,所熏的习气,这是个生死的根源。

  就拿现在我们感觉天气很热,这热感,就有一种能感觉的方面、有个被感觉的方面,我们总觉得我们有一个能感觉的我,有个被感觉的热浪,总觉得有这个东西。其实,除了热的感觉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能感觉,也没有一个被感觉的东西存在,只有当前感觉到的热,这点热感,是依他起性,是时时刻刻在变动,是时时刻刻在生灭,只有这么一个东西。并没有一个能感觉的、能取的、一个独立的体态,也没有被感觉的一个体态,也就是根本没有独立存在、也没有常一不变的东西。这种独立存在、这种能感觉跟被感觉,这种能取所取这两方面都是人增益的,就是我们增益出来的。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有热感,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变动,时时刻刻在生灭。

  所以我们一般都认为有一个受热的,有一个热的气流,在那发挥作用,是不是有这么个东西在发挥作用?假若你认为发挥作用的是一个独立存在或者常一不变的,这个根本没有。

  所以遍计自性,妄执的熏习,时时刻刻都增加这个东西,是增益值。我们为什么造成这样一个环境?也跟这个我们过去执著这种二我有关系,二种能取所取,两种执著有关系。今天我们要是还执著,那就是造成以后限制我们的一种环境,就是作茧自缚。根本没有的东西非认为它有、执著他为有,妄执,一定出问题,一定要烦扰恼乱,一定要反复,要左右摇摆,这是一定的。一定要生死轮回,一定要染污,根本关系就在这地方。

  而我们能证真如,能够逆生死轮回,解脱生死轮回,那就要证二无我所显的真如。所以在这地方就抓住了熏习,什么叫安立种子?安立两个字,本来这东西是没有的,偏偏认为有,而又熏习成种子,那么使我们受它的影响,受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种子、也是熏习。另外一种熏习,就是正闻熏习。

  “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习气是实物有”,这个习气是实物,所以是安立的,它在发挥作用。“是世俗有”,世俗是什么意思?刚才说世间、出世间,世间的世,都一般指的是时间三世的意思,堕入三世,叫世间。事物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的,生灭的东西都在三世堕入三世。世俗的意思是掩盖,掩盖真实的意思,覆盖真实。世俗一般都有掩盖作用,不能直接显示真实。世间流转法,堕入三世,有生灭,这种种子虽然是安立种子,但是它是实物的,是依他起性的东西。

  “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这个种子跟现行法,望彼诸法不可定说,不可一定说它是异或者非异相。这就是前头我们讲的非一非异,能熏跟所熏,它都是非一非异。“同时同处相应不离”。这一点大家应该特别注意,就是熏习,所谓熏习就是非一非异,同时同处,和合不分。真如跟一切法也是非一非异的。这个种子,所熏习的种子也是非一非异的。

  “即此亦名遍行粗重。”世间法都是粗重、不是轻安,叫遍行粗重,安立种子,又叫遍行粗重。所以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都有这种安立的东西,就是执著二取的熏习的种子。这种种子也是遍行粗重,也可以说是遍行黑暗。我们要是有这种种子在那儿作祟的话,哪天我们才能够脱离这沉重的包袱?脱离这个黑暗的世界?所以大家注意这个遍行粗重。

  “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复名遍行粗重,诸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现在这个正闻熏习,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非常宝贵。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无漏法,不知道从什么种子生,就是我们这个转折从哪儿说起?

  “若言粗重自性种子为种子生”,要说拿粗重的自性种子作种子,就是我们原来阿赖耶识里头本来都是些个粗重阿赖耶识,要说就是以阿赖耶识种子作种子的话,“不应道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种子,在世间上来说,只有一种种子,而佛教里有两种种子,两种熏习,这第二种熏习是其它的你找不到的、没有的。所以世间哲学只知道有一种种子、一种熏习,于是乎真如就非要受熏,只有一种。不能有两种熏习,所以真如必须要受熏。只有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线。所以你真如也应该受熏。

  而佛教里头确实特别,不但真如不能受熏,由真如这个等流出来的熏习的种子还可以寄托在被生死轮回的阿赖耶识里,无孔不入。这跟真如受熏完全相反,不但完全相反,还特别,它还挖阿赖耶识的墙角,在这个阿赖耶识里头。

  无性的解释里提到,好比一个仓库里头,也有良药也有毒药,都在仓库里存在,良药还不受毒药种子的影响,到时候它还发挥作用,还会把你毒药解除。不但真如受熏不能,真如等流出来的教法种子,正闻熏习,还能存在阿赖耶识里头,还想法把阿赖耶识给吞灭。要比较起来有两种说法,有意思吧!

  这不应道理,你拿这个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种子,那里头保存储存的那些毒药种子作为良药的是不成的。不成,那拿什么作种子?就是前头咱们说的正闻熏习。

  这个《瑜珈师地论》用的一个名词也很特别:“答:”答话了,不是用那种种子作种子,但是呢,用“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从这个真如所缘缘的种子生,这名词很特别,看起来很难了解。

  为什么提出这段文跟这个所谓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教法,正闻熏习,跟这个真如所缘缘,真如本来是所缘,提到所缘缘,一定有能缘,一定有智慧,就是无分别智,缘真如的时候叫所缘缘。它的种子,就是智缘,证智、缘真如的时候,那个种子。

  真谛最初他很注意这三卷书,他叫《决定藏论》,所以最初把三卷书给翻译了。他翻译的时候,是这样翻译的:“此出世法真如境界,作缘得生”,以真如为境界,作缘,也就是以真如为缘生起。虽然翻译的有所不同,但可以比较一下,什么叫真如所缘缘?真谛翻的就是真如境界作缘所生。这出世法真如境界作缘的时候,以真如作镜界为缘而生起,“真如境界作缘得生”,这八个字他这么翻。

  所以大家以后翻译,不同的翻译者,也应该比较一下,能够取到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两个译家不同,但是你净看什么叫“真如所缘”?很难理解,再看真谛的翻译,“真如境界作缘得生”,比较一下更容易明白。

  再比较一下“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再把这几个字作比较,那就更容易明白了,所以我们怎么能正闻熏习,不颠倒的理解这个原典,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刚才找了这么几段文字互相比较一下,更能对所谓正闻熏习的意思,更能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是必要的。我们要能取得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一个这种认识要是熏习起来,那就是颠扑不破的。

  从这段文看,后头还讲:“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他说,出世间法从什么地方生起?从真如所缘缘的种子生,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不是阿赖耶识里头的习气积集,其它许多习气积集起来的习气所生,不是这样。

  这都是很重要的文字,“非彼习气”,不象阿赖耶识里头其它的习气积集,那种习气积集的种子所生,那个习气种子都是由执著二取那种熏习,那就是他执著二我、执著遍计所执性、执著补特伽罗(人)我、法我,这种二我、二种自性,执著这个生起的种子是积集种子。

  这阿赖耶识堆积起来的意思,有毒的种子,是遍行粗重的,这种种子跟那种种子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好好地研究,阿赖耶识里不是一种熏习,不是一种种子,这另外的一种熏习,是什么性质?这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一般的认为,阿赖耶识只有一种,只有生死轮回、无明的缘起,所以还有一种种子从哪儿来的,而又寄托在什么地方?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世间哲学、世间所有的学问里头,只有一种种子,它所以不容有两种,真如非受熏不可。

  我们现在说阿赖耶识里头有两种种子,一种有毒的一种没毒的,一种清净的一种染污的,你比较起来世间这种哲学里所讲的跟我们这种所讲的,有多大距离,而为什么产生这种情况?耐人寻思,所以这出世间很难那。你想出去还拉回来,所有的对佛教的理解,也是这样的,他不正确的理解,就是不是正闻熏习,是邪闻熏习。那邪闻熏习它有什么作用?那它都是阿赖耶识里头一路种子,没有两路,所以大家要细细的比较,这两种熏习,两种来源,两种结果,而后者,就这正闻熏习,要吞噬、要改变、要消灭前一种熏习。

  《瑜珈师地论》底下,大家回去自己看。刚才把《瑜珈师地论》跟咱们这个《摄大乘论》两段文字比较了一下,就把这所谓真如所缘缘,可以有个比较合适的理解了。所以《摄大乘论》里头的“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这个更全面。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就是证真如以后根据正智来安立教法,根据教法正确地理解熏习种子,这个种子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任何宝贵的东西都没有这个好!所以三宝,我们这都是法宝,这法宝都是证真如等流出来的。

  所以世间的学问不是证真如的,它跟这个正相反,无明等流出来的,正闻熏习的正闻,大伙要特别注意,这出世间法从哪儿生起呢?这问题可以解决,证真如还要建立教法,建立教法以后我们还有一个听闻的问题,听闻怎么听闻法儿?所以现在来说正法是有的,原典都不少,但是我们怎么能正确理解?这是很关重要的。

  

  底下他讲了“是故应答,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前面也谈了,真如所缘缘,这个是正闻熏习种子所生。这个正见,在藏文里头翻译的是如实见,可以翻成“正”,也可以翻成“如实”,正见就是如实见。这种熏习是阿赖耶识的自性?还是不是阿赖耶识的自性?虽然寄存在阿赖耶识里头,但它是跟阿赖耶识一样的性质?还是不是一样的性质?

  

  “若是阿赖耶识自性,云何是彼对治种子?”要是跟阿赖耶识的自性完全一样,怎么能够对治,使它转成智,对治这阿赖耶识?

  

  “若非阿赖耶识自性”,要不是阿赖耶识自性呢,

  

  “此闻熏习种子所依云何可见?乃至证得诸佛菩提?”要不是阿赖耶识种子,不是它的一样的性质,“此闻熏习种子所依”,它不是这个阿赖耶识的自性,可是阿赖耶识所闻熏习的所依寄托在那里,“云何可见”,怎么能说得通?“乃至证得诸佛菩提”,寄存在阿赖耶识里头,以至能够将来证得菩提?

  

  “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尤如水乳,然非阿赖耶识是彼对治种子性故”。这种正闻熏习,也寄托在阿赖耶识里头,它不是跟阿赖耶识一样的性质,“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也就储存在里头。

  所以阿赖耶识的性质也很特别,上次也谈到这点,阿赖耶识是个隐性的东西,我们所有的现行都是显性的。很特别,所有的一切一切的现行的东西,显性的东西必须通过这隐性的过程,这个也很有意思。阿赖耶识本来,它的所缘的形象,都不清楚,比较隐蔽的,用现在的话说,是混沌、模糊,是这样子。用中国话说就是无声无臭、喜怒未发,用这些词儿来形容阿赖耶识,恍兮惚兮啊,其中有物啊等等。阿赖耶识特别,可是世界上显现的东西,必须要通过这么一个隐性的东西,非得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不可,这玩意儿有意思!

  前头我们谈过,你要讲物质不灭,有一种东西可以贯穿一切,不灭,这好解决,就相信就完了,何必费这么大事!你一拿上帝出来什么都解决了,是不是?或者科学拿出什么东西来,也解决了,最后粒子!

  必须有这个现行、有种子、有熏习,必须有两种,中国讲阴阳,好象是,中国特别是有阴间有阳间,特别讲,不过不管它怎么讲,内容都是世俗的。但就真理上来讲,你要解释没有贯穿一切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到底怎么讲因果,这问题又来了。相似相续、流转的东西,刹那刹那生灭,怎么流转?里头啊,凡是相续的东西,不是贯穿一切的东西,都里头必须包含这种阳性跟阴性,隐性跟显性的东西,必须有。

  前头我们也讲过,一个现行,一个种子,一是明的、一是暗的,这必须有这两个不同,还在一块儿,非不同不可,非在一块不可,这很奇怪,还造成熏习。所以我希望大家研究,这个熏习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是很关重要的问题。

  隐到这种程度,不但它这种子里头有善、恶,同时它寄托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还有出世间的,无漏种子。当然它不是真正的出世间种子,是世间种子,但是,是要出世。这个本来不属于阿赖耶识的范围,是它要转识成智是要解决阿赖耶识,不是顺着阿赖耶识,是逆着阿赖耶识,那么它也寄托在阿赖耶识里头,你说它这个隐,隐到什么程度?

  所以这个相似相续的问题,生灭法,前后有关系,这个因果怎么能够知道,怎么能够实现?这是个问题,刚才说它必须是一个阳性一个阴性,这阳性阴性必须不同,但又同时存在。 还有这个阿赖耶识本身的性质,不但有能生的一面,还有能隐的力量,本身是异熟识,异熟性质,是由业力引生的,又有能引的又有能生的力量,都在。我们过去屡次提到的,它的这个一种显、隐的问题。

  还有就是种子生种子,过去咱们也讲,就种子生种子,必须异时,跟现行的种子完全不同。现行的种子非同时不可,同时同处,而种子生种子必须不同时,必须不同时。就有一个隐的问题,不完全是生的问题,种子跟种子也是有生的问题,但它还是隐的力量大。阿赖耶识本身也是被业力所引。

  所以我们对唯识学,就是因果论,因果规律应该怎么分析?怎么认识?这都是很大的问题,假设我们都承认物质不灭的东西,有贯穿一切不变的东西,那好办,那顺流而下,很容易解决。问题就是我们逆流而上,怎么能真正认识因果关系,因果规律,那就问题大了。最重要的以前我们也提过,一般的因果规律,就必须要承认有常的东西,而我们讲因果,必须讲无常。你讲因果必须依他而起,不能依自而起,所以这个因果规律,应该怎么建立法儿?怎么安立法儿?

  所以希望大家对什么是熏习?怎么熏习?就是跟阿赖耶识有关系,有这个所知依,建立这个因果关系,必须有这么一个储藏的地方,有这么一个东西,信息输入,又是一个比较隐性的,所以这种因果规律希望大家特别注意。

  说发明这阿赖耶识,这问题是不在小乘,一直佛教在小乘大乘,后来安立了阿赖耶识,人类要能够认识阿赖耶识,这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人认识阿赖耶识很容易把阿赖耶识当成一个本体论的东西,它是事物的原因,也是事物的本体,很容易走这个路。

  佛教里阿赖耶识里头不是一种熏习,另外还有一种信息、或者熏习,藏在它里头要破坏它消灭它,这个非常特别。它这个隐藏不但隐藏善恶无记不同的种子,还隐藏了破坏它消灭它的这个熏习。

  所以大家将来研究,章太炎研究中国《庄子》用佛教的唯识,将来《易经》也可以用唯识,否则弄不清楚。

  

  (录音空过一段)它这个就如同水乳一样,水跟奶和在一起,“是彼对治种子性”,正是阿赖耶识的对头儿,不是冤家不对头,正是冤家聚会,所以这也是非常特别的,也表明阿赖耶识这个隐性隐到什么程度。

  你说要没有这阿赖耶识,你说世界怎么形成?有杂染世界有清净世界,要靠这个某种不平等因,那好解决。你不靠这东西,靠依他起性的东西,靠生灭解决生灭的问题,不靠非生灭来解决生灭问题,那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这个能对治跟所对治的问题,也只有佛教里有,因为它这两种不同的东西非要解决不可,互相是对头的嘛!

  世间的一切知识,它都只讲一头,没有两头,没有这个能对治,当然有的时候好象有,它莫名其妙这个能对治从哪儿来的?混而为一,所以世间的东西它一定是混而为一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所以真如受熏是很典型的问题。它不受熏世间法不好解决,必须要它受熏,我常说,必须要让真如下崽儿,所以一明一暗,还有不是冤家不对头,不会在一起。

  这问题在阿赖耶识本身有好些特点,这个对治种子,能对治所对治,分了两方面,这也就是所对治是什么?能对治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比较难,你一定要找出人生一定是有些个不正确的东西,那才是所对治。必须以无明缘行、行而识,就四谛里头的苦集,另外就是能对治:灭道。

  所以世间法都是一头沉,就是都是一方面的,一条线。没有能对治的问题,也好象有善恶的分别,但是真正能对治不存在,只有佛教有能对治,它就认为人生是一种不正确的,必须要正确化,这个问题就不简单了。并且阿赖耶识里头这个出世间种子,能对治方面的种子:

  

  “依下品熏习成中品熏习,依中品熏习成上品熏习”,这种正闻熏习的种子的特点很多,刚才咱们也谈到,一般的种子,跟这个正闻熏习不同,前边谈了一些,普通种子叫遍行粗重,而且它是一种积集,在阿赖耶识里头堆积起来的东西。这个正闻熏习的种子有所不同,这个熏习,下品熏习成中品,依中品熏习成上品,所以正闻熏习的种子力量很大。跟那种遍计自性、虚妄的熏习很不同,它有根源,这个根源很厉害。不象那个无自性的,没有根源,它是一种根本没有的东西非认为是有,是执著性的东西,虚妄执著,跟这不同。所以这种熏习很有特色,它下品可以转成中品,中品可以转成上品,有这样一种天天熏习、时时刻刻熏习,正闻熏习,这个扩张很大,由小变大。

  

  “依闻、思、修,多分修作得相应故。”这就是我们由闻,就是我们的听、看原典得到一种正确认识,这是闻;思,然后就是如理思维,解释一切东西;修,就是一次一次地修,多次的,多分就是多次,不是一次,作为修都不是一次,这重复很要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因为过去都是重复来的,必须要重复回去。多分修作得相应,闻思修三种智、慧。在我们来说,就是正确认识以后来解释一切事物,然后一次一次的重复,这个就是将来我们可以证真如的一条道路、一个次序。也就是可以得到正见,就是如实见,可以证真如。

  

  “又此正闻熏习,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这地方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我们到成佛所有的功德都集积在一起,叫法身。也就是从下品、中品、上品这样的,又是法身种子,也是特点。虽然是这样一个正闻熏习,是一个下品,下品不要紧,可以转为中品、上品,以至于证真如、以至于成佛,都是由下品来的,这是一种,也是因果规律。

  法身种子,前头我们也提到,真如所缘缘种子,或者法界,或者最清净法界,都是佛的种姓,也就是成佛的种子。从根源上讲,就是从证真如起,也就是证法界起,这是一种原因。

  再来我们正闻熏习,本来是证真如的结果,是佛证真如以后说法,我们能正闻熏习,这好象在说法的方面是个结果。但是在我们自己将来成佛,就是个原因,是法身的种子,“应知亦是法身种子”。

  所以法界本来是我们的一切能够觉悟的种子,一种种姓,但是种姓的建立,是要排除所有烦恼障所知障。所以我们在一个人觉悟的路上就是能排障,能除障,就是你证真如成佛越接近一些,主要是排障问题,断障问题。这断障就跟我们正闻熏习,闻、思、修有关系。闻思修就是能对治,对治我们这个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对治的越多,我们越能成为种子功德,作为法身种子,功德实际上都是跟能对治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