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ben.gif (1319 bytes)
慈氏五颂

辨法法性颂:本颂《辨法法性颂》;释论《辨法法性论》;释文。
辯中邊論頌:本颂《辯中邊論頌》;释论《辯中邊論》《中邊分別論》;释文《唯識思想的十二緣起說-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
現觀莊嚴颂:本颂《現觀莊嚴颂》释论《現觀莊嚴論》;释文《<現觀莊嚴論>初探》
究竟一乘寶性颂:本颂《究竟一乘寶性颂》释论;释文。
大乘莊嚴經藏颂:本颂《大乘莊嚴經藏颂》释论:《大乘莊嚴經論》;释文。
 

辨法法性颂

慈氏菩萨造
韩镜清译藏为汉

敬礼无胜薄伽梵!

世间如言执义者、无胜知彼入迷途。
造此略论说此义。合掌礼敬我上师!
从师听闻得斯传,斯论句简、义实深。
尽己所能于每句、努力分辨作解释。

㈠颂曰:
知所以已、何当断,馀者何所当现证,
因此、彼等能相门,欲分辨故、造斯论。

㈡颂曰: 此等一切、二所摄:谓法及法性所摄。

㈢颂曰:
法所显、谓生死。法性所显示者、谓三乘所证般涅磐。

㈣颂曰:
似二显现、如言显,虚妄分别法能相。

㈤颂曰:
显现无所有、非实。

能遍计者、谓一切本无有义,唯分别。

㈥颂曰:
法性能相谓真如:无有所取、及能取,
无有所诠、及能诠,无此差别、即真如。

㈦颂曰:
由显现无所有故,迷乱即是杂染因。
犹如观见幻象等,亦由不观见实有。

㈧颂曰:
无所有、及以显现、二者之中若一无,
迷乱及以非迷乱、杂染、清备、不随转。
㈨颂曰:
二者非一性、亦非别别性。
由有及无等、无有差别故。

㈩颂曰:
由于有六种、无上悟入法,
解说由悟六:能相、及成就、
非一非异性、共依、不共依、
无所能取现。

(Z11颂曰:
若有於此能生死,即此、为所依止。
器世间如共有性。有情世间共、非共。

12颂曰:
能为生起及语言、摄受照管、及处罚、
功德、过失、互增上,此是有情界所共。

13论曰:此何为不共耶?颂曰:
所依、及了别、业、及与苦、乐、
死、生及、解、即由不共故。

14颂曰:
显现为共有、为外间所取、
虽即能取识以为其体性、
然离识无义,由共有性故。
此了别亦异,然非是境界。

15颂曰:
非属共所有所取诸识义、
他心诸等引以及非等引,
此能取了别、彼此亦非境。

16颂曰:
於诸非等引心中、善显现自分别故。

17颂曰:
於等引定所行境、善显现彼影像故。

18颂曰:
因此显现能所取分别为无、善成就,
无始等起、善成就,及二不成、善成就。

19颂曰:
无上悟入法性门、除此六种别无有:
能相、所依、决择、能证、及与随忆念、
彼之体性随现前、如是六种善知晓。

20颂曰:
能相:谓所取、能取、所诠、及能诠差别、
都无所有之真如、即说为法性能相。

21颂曰:
所依:谓一切法、十二分经教句身。

22颂曰:
决择:谓依大乘经、如理作意思所摄
一切加行方便道。

23颂曰:
触证:谓得正见故、由见道通达证得
亲领受真如现前。

24颂曰:
随忆念:谓如所触证诸菩提分法所摄、
为清除彼众污垢、继行一切修习道。

25颂曰:
彼之体性随现前、依於真如离污垢,
一切行相显真如、究竟转依圆成实。

26颂曰:
当知转依十悟入、除此以外别无有:
自性、事、补特伽罗、殊胜、所为、与所依、
作意、加行、及过失、功德、十应善了知。

27颂曰:
自性悟入谓真如远离所有污垢时、
客尘烦恼不显现、真如得以备显现。

28颂曰:
事悟入、谓三转依:共器了别转真如。
经藏法界转真如。不共有情界了别、
亦转依成为真如。

29颂曰:
补特伽罗悟入者:第一、二转依真如、
即诸佛及菩萨有,最後二乘亦共有。

30颂曰:
殊胜悟入者:即佛菩萨有。
土清备殊胜,法身、受身胜,
化身得殊胜。依获得示现、
教诫、及自在、均极殊胜故。

31颂曰:
所为悟入者:宿愿极殊胜、
大乘教法中所缘极殊胜、
所有十地中加行极殊胜。

32颂曰:
所依悟入者:由六种当知
无分别智故:谓依於所缘、
依断所相、依正勤加行、
能相、功德故、及知智故。

33颂曰:
所缘悟入者:谓由於四种:
首为大乘教、及於彼胜解、
及於彼决择、圆满备资粮。

34颂曰:
断所相悟入:当知由四种:
谓所对治分、及能对治分、
真如、及一切证知达法所相
粗、中、细、以及长时所随逐,
无不俱断尽。正显由异门。

35颂曰:
正加行悟入、亦依四种知:
谓可得加行、不可得加行、
可得不可得、不可得可得。

36颂曰:
能相之悟入、当知由三种:
安住法性故。谓无有二法、
且离言说故。

37颂曰:
由无显现故:谓无二种法、
如言说、自在、境界、了别识、
器世间显现、一切无有故。

38颂曰:
即由此等故,谓远离分别、
无见、及不住、无显现、以及
无有了别识、无有依事等、
即如经所说无分别智之
六种相、今此当分明显示。

39颂曰:
总由显现故,如於虚空轮、
观见一切法;亦如幻化等
观见诸行故。

40颂曰:
功德悟入者:当知由四种:
法身圆证得、无上乐住得、
教授自在得、教诫自在得。

41颂曰:
遍智悟入者:当知由四种:
遍知对治故、遍知行相故、
遍知差别故、及知业故。
对治知者:谓无分别智
能对治五种不实自性执:
法、补特伽罗、转变、及不同、
以及损减执。

42颂曰:
行相知:谓断离五种、为其自能相:
无有作意、实超越、寂静、及与自性义、
异计度等之行相。

姫?43颂曰:
遍知殊胜者:由五行相胜:无有分别性、
非是端隅性、无有依住性、毕竟、性无上。

44颂曰:
业遍智谓由五业:一切分别能远离,
无上安乐能施与,烦恼所知二障断,
由此後得智悟入一切所知诸种类,
一切佛土严备、成熟一切有情、
能付一切行相智。如是五业最殊胜。

45颂曰:
作意悟入谓如说:欲证菩萨无分别
智体、应如是作意:由具有无始时来
不知真如诸无明虚妄分别一切种
为不实二显现因、亦是异所依相续。
此中虽具有因果,然均是不实、非有。
由如是幻显现故、彼之法性无显现。
依彼显现本无有、亦即法性显现有。
若如是如理思惟、证菩萨无分别智。(如理二字或作胜解亦可)
依如是无体可得、能证知唯识可得,
依证知唯识可得、证一切义不可得。
依一切义不可得、证唯识亦不可得。
依唯识亦不可得、证无二差别可得。
所有二均不可得、即是无分别智体。
由无境界、无可得诸所相不可得故、
即此所表示性故。

46颂曰:
加行悟入由四种:胜解行地乃由於
胜解加行得入故,即为顺决择分位。
初地、内证加行故,即此为触证分位。
由於修习勤加行、入於前六未备地,
亦入三种备地,即此、为随念分位。
最後加行入佛地、任运成就诸佛事。
相续不断无终故。即此、为彼之体性
随起现行之分位。

47颂曰:
过失悟入者:谓无容转依
有四种过失:以无有所依
烦恼不转失。以无有所依、
道得转起失。以无有所依、
安立数取趣说般涅磐失。
以无有所依、安立三菩提
说有差别失。

48颂曰:
依彼等相反、说有转依体
功德事悟入、当知有四种。
即此等四德,如转依悟入
当知为十种。

49颂曰:
无所有之法显现、喻如幻事及梦等。

50颂曰:
转依之譬喻:虚空、金、水等。

〔迦什弥尔班智达磨诃札那(大士夫)及译师罗丹协若(具觉慧)译梵为藏〕

 

辨法法性论

辨法法性论

慈氏菩萨造颂
世亲菩萨作释论
韩镜清译藏为汉


一生补处弥勒(慈氏)菩萨弘扬三时了义言教,造论有多种。首如《瑜伽
师地论》为大乘佛法教理渊海,性相赅摄,诠真实义。唐玄奘法师(600~
664)历尽艰辛赴印取经,新译百卷全文,开展三性唯识精义、但斯学沉响千
馀载。近百年来、国内学术活跃。一八六六年,杨仁山居士(1837~1911)创
立金陵刻经处以来,提倡发扬唯识学者,以欧阳竟无居士(1871~1943)主持
之南京支那内学院及韩清备居士(1884~1949)主持之北京三时学会同为研究
唯识学两大中心,一时学人辈出渐多,众有南欧北韩之称。此外,太虚大师
创立闽南佛学院,亦提倡开讲唯识学。
弥勒菩萨演说瑜伽大论外,西藏所传共有五颂,内地所传有其三,所缺
《辨法法性颂》分辨法与法性,阐明生死涅磐妙理。法尊法师(太虚弟子)将
此颂译汉文,太虚大师科题,印顺法师演释此论颂有讲记。欧阳渐(竟无)《
法相辞典》叙,指点法尊译出《辨法法性颂》不符合玄奘法师所译《辨中边
论》虚妄分别非实有亦非全无义,两译对照其言无二,显弥勒学。大启後学
大疑大悟。学问细事愈研愈密,翻译艰难,文句委曲、必符原旨。《成唯识
论》十大论师各有独见、义海波澜、词锋尖锐、切磋琢磨。但求真理不惜身
命,此种精神唯佛法有,且何只亿万斯人。
一九三九年夏,余与王森田、韩镜清二居士在北京北海菩提学会同学藏
文,校勘《瑜伽师地论》,森田又治梵文因明,镜清从欧韩学主治三性唯识
。人世沧桑,弹指已五十春秋,当年师友多凋零,可慨也夫!嗟吾人处不停
之运,操必化之躯,生寄死归,谁其获免?为人欲不虚来此生,志学当择大
者为上,慧命重於生命,正闻贵於躯体,行莫妙於般若,学莫精於唯识,先
贤以毕生精力倾注於此,盖有由矣!
镜清居士远继奘基近承欧韩二公遗志,半世纪来,潜心译业,将弥勒《
辨法法性论》造颂,及世亲菩萨释论,同时译藏为汉文,较法尊法师只译颂
句,更进一步方便深研。眼独具,孤征法海,惭德幽光,开诚淑世,实乃
千古一大事因缘。余读之,多年疑虑,砉然得解。修十法行书写为首,敬书
付印以广流传。依法非人,依智非识,声同气求,德必有邻。当有豪迸奋然
崛起,继承奘师未竟伟业,大转法轮弘扬唯识学,利乐诸有情,共登无上觉

董绍明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於北京温泉医院

辨法法性论
慈氏菩萨造颂
世亲菩萨作释论
韩镜清译藏为汉
敬礼无胜薄伽梵!
世间如言执义者、无胜知彼入迷途。
造此略论说此义。合掌礼敬我上师!
从师听闻得斯传,斯论句简、义实深。
尽己所能于每句、努力分辨作解释。
㈠颂曰:
知所以已、何当断,馀者何所当现证,
因此、彼等能相门,欲分辨故、造斯论。
论曰:‘知所以已何当断馀者何所当现证’者:谓如其次第约杂染能相法、
及清备转依所显法性而说。
‘彼等能相门欲分辨’者:谓简别不同境界为门之义。馀义已解。
㈡颂曰: 此等一切、二所摄:谓法及法性所摄。
论曰:若言‘彼等能相门欲分辨’者,且只分辨法及法性、而非其他耶?若
尔,则尽在於此耶?非於众多言说之外、分辨此二。若尔,何世尊所安立
蕴处界等?总略言之,此一切为二。何以故耶?由法及法性所摄故。此蕴处
界等、总略为此二种:谓法、及法性。言‘此等’者:谓所有所说、即此所
说所摄之义。又言‘一切’者:即彼亦唯此之义。此外者、或即此所摄故,
或不复有故。
㈢论曰:如是无差别说己、若说尚不知何者为何所摄、即由生死及涅磐所差
别者,是故说颂曰:
法所显、谓生死。法性所显示者、谓三乘所证般涅磐。
论曰:此中‘法’者:谓具有杂染能相故,此之生死自性、说为由‘法所显
’。又另一者、言‘法性所显示者谓三乘所证般涅磐’。‘般涅磐’者、是
三乘所证得故,说为‘三乘所证般涅磐’。又既是三乘、又是般涅磐故,说
为‘三乘所证般涅磐’。此中‘法性’者:由具有转依能相故,由此所摄般
涅磐者、说为‘法性所显’。
㈣论曰:如是生死及般涅磐虽为法及法性所显,尚未说能相故、若说如何为
此之能相即此法尚未知者,因此为显示彼之能相故、故说颂曰:
似二显现、如言显,虚妄分别法能相。
论曰:‘似二显现如言显’者:谓似二显现、及如言说显现。此中所取能取
事、谓显现眼及色等之二。依於此二、如言说显现。即是假立自性及差别所
依自体、为虚妄分别。由说此为法之能相故、即无倒无馀说。
㈤论曰:此中‘虚妄分别’训释词者:颂曰:
显现无所有、非实。
论曰:何以故?此法非实有。‘’声及‘计’声之训释词者、颂曰:
能遍计者、谓一切本无有义,唯分别。
论曰:虽无有义、而亦显现,彼之自体非圆成实故。唯分别者:谓唯迷乱显
现有故。已说法之能相讫。
㈥颂曰:
法性能相谓真如:无有所取、及能取,
无有所诠、及能诠,无此差别、即真如。
论曰:若无有所取及能取之差别,若无有所诠及能诠之差别,即此、为真如
。此亦即是法性之能相。无差别性者,如次即离二性故,即离言说性故。若
於是处差别非有,即说此为无有差别故。若二或所诠能诠为实有者,如谓此
是所取、此是能取;或谓此是所诠、此是能诠者;则差别成为实有。然此本
无所有故,即本无差别之真如。由此亦说为法性之能相故、即是无倒无馀显
示法性之能相。
㈦论曰:先前所说法之能相者:颂曰:
由显现无所有故,迷乱即是杂染因。
犹如观见幻象等,亦由不观见实有。
论曰:若由是故、本非是有而显现者,即由是故、显现无所有。是故当知唯
是迷乱。即由是故、亦为杂染之因。由执著於此故,後时三种杂染生起故。
云何说显现无所有耶?说言:‘犹如观见幻象等’、喻如所作幻象等、珍宝
、及物等、如所显现不如是有,又即是显现时、如是虚妄分别亦是正当其
无所有而显现。复次、实有亦不显现故。说随所谓迷乱转者:谓实有二种无
我不显现故、亦是迷乱。如是於世间观见所谓迷乱能相即石垛行相、与人行
相、交错有无、及不显现显现故。
㈧论曰:复次、由何义故,不许无所有、及以显现、其任一为无耶?颂曰:
无所有、及以显现、二者之中若一无,
迷乱及以非迷乱、杂染、清备、不随转。
论曰:若唯是无所有、而不成为显现者,由彼无故、不成为迷乱。无所有者
、即唯无所有性、不迷乱故。若无迷乱,则不迷乱亦当为无。由以不迷乱为
先行故。因此、杂染亦成为无所有。由此具有迷乱因故。由此无所有故、清
备亦不成。清备者、具有杂染为先行故。是故此若无者,则不勤奋当解脱故
、与现量相违。然若唯成为显现、而不为无所有者,若如是者,亦无所有为
无故,不成为迷乱。若彼显现之体性、为圆成实者,则不迷乱故。若无迷乱
,如前、所馀亦不得成。是故士夫作用成为无义故、与道理相违。世间於如
是别别成就之石垛、及士夫等、亦迷乱而假立名故。如二及如言说显现法之
能相、及无此差别法性之能相、已说讫。㈨论:若如是者,法、及法性、
彼等许为一性,抑计为异性耶?颂曰:
二者非一性、亦非别别性。
由有及无等、无有差别故。
论曰:言‘二者’者:谓法、及法性等、不许一性及异性。此何以故耶?由
有及无、亦有差别、及无差别故。且非不许法及法性。此何以故耶?有及无
等有差别故。法性是有、而法是无故。有与无具有差别等、如何成为一性?
亦非异性。何以故耶?有及无等、无差别故。何无差别耶?法性者:唯由
无法所显故。无有所取等差别故。法及法性等非是一、亦非别别、已说讫。
㈩论曰:然而如是无异,何依此等、悟入或善悟入此法耶?颂曰:
由於有六种、无上悟入法,
解说由悟六:能相、及成就、
非一非异性、共依、不共依、
无所能取现。
论曰:此中言‘能相及成就非一非异性’者:谓於前经略说。此三者当知如
经说:谓能相、成就、非一性及非异性。‘能相’者:谓二显现、及如言说
显现虚妄计,即法之能相。‘成就’者:谓若从於无所有及显现中任一为
无者,则由不许迷乱、不迷乱、杂染、及清备、成过失故。由许此二故有果
成就。‘非一性非异性者’:谓说有与无、有差别及无差别故。如前本经说

11颂曰:
若有於此能生死,即此、为所依止。
器世间如共有性。有情世间共、非共。
论曰:此中若有能生死、及若於此生死者,即此、为法之所依。又此如次为
能依、及所依自性事、有情界及世间界。此中世间界者、为共有之了别,於
一切有情各自相续中、生起显现此之识故。又此另一、为有情界。此又共及
非共。
12颂曰:
能为生起及语言、摄受照管、及处罚、
功德、过失、互增上,此是有情界所共。
论曰:诸生起及见解等之语言、利益、损害、功德、过失,为各别相续所有
者,更互生起显现此之识时,由增上性互为因故,说为有情界共有。如由言
‘互为因故’所成就。说‘增上’者:即为除遣所缘因。
13论曰:此何为不共耶?颂曰:
所依、及了别、业、及与苦、乐、
死、生及、解、即由不共故。
论曰:此中‘所依’者:谓阿赖耶识。由显现此之诸了别习气依止於此故。
‘了别’者:谓转识。‘业’者:谓善、不善、及无记。其馀如本经当知。
14颂曰:
显现为共有、为外间所取、
虽即能取识以为其体性、
然离识无义,由共有性故。
此了别亦异,然非是境界。
论曰:此中诸所依等、由非是具有身故,及内自所证知故,由非相互各自相
续上生起显现此之了别原因、故说为有情界非是共有。身语表业等、虽是彼
此生起显现此之了别原因,然何故非语言所摄耶?解:身语表业,虽为语
言所摄,然此非是表业。此中唯由此善性、及不善性、使此成为可了知业性
,由此增上、作是显示。如是显现此之了别、亦非彼此生起显现此之了别原
因,故身语表业非是共有性。悟入无有所取显现及无有能取显现者、即由此
当悟入无有所取显现故,乃约悟入无有所取显现而说:‘显现为共有、为
外间所取、虽即能取识以为其体性,然离识无(外)义。由共有性故。’意谓
:何以故?由於各自相续上生起显现器了别、唯是能取了别性故。成为能取
了别时离显现此之识以外、成为外间成为能取了别者都非是有。‘此了别亦
异、然非是境界。’若由是故、由是共有器之了别於各自相续上生起显现此
之了别,即由是故、各自一方之了别亦各自异、然非成为他境界。因此、义
即无有。有情界共有之所取了别亦由此除遣。
15颂曰:
非属共所有所取诸识义、
他心诸等引以及非等引,
此能取了别、彼此亦非境。
论曰:另外所有不共所取了别之义、所谓他心及心所有法、如非等引及等引
二种能取了别、亦非彼此互为境界。
16颂曰:
於诸非等引心中、善显现自分别故。
论曰:此何以故耶?‘於诸非等引心中、善显现自分别故’。若由是故、於
非等引心中显现自分别之所取了别性成为境界,即由是故、他心等非此之境
界。
17颂曰:
於等引定所行境、善显现彼影像故。
论曰:另外於等引心中亦显现定所行境界为彼之影像故,随即悟入他心等非
是境界。若由是故、於等引了别中亦显现定所行境界为彼之影像了别性,即
由是故、彼之境界亦非是他心等。
18颂曰:
因此显现能所取分别为无、善成就,
无始等起、善成就,及二不成、善成就。
论曰:若如是者,由自了别性亦是境界故、除自识外无有成为外间义。由此
无故、所取显现无。於成就所取显现无有时、能取显现亦成就无有。由所取
无、能取随无故。依此当知由悟入所取显现及能取显现无有、次第成就。此
何以故耶?‘无始等起善成就’故。若有不知真如、显现本无所有之二颠倒
相续者,即是‘无始等起’。因此成就无始等起故,由圆满成就故,即无有
所取及能取显现二种颠倒、是虚妄不如实故,依此、亦无有所取能取显现。
何依此耶?依‘及二不成善成就’故。当知依观见与二取毕竟不成就为相
反之识生起等为因,由此、说如是知为无上悟入法。已说悟入法讫。
19颂曰:
无上悟入法性门、除此六种别无有:
能相、所依、决择、能证、及与随忆念、
彼之体性随现前、如是六种善知晓。
论曰:若由是故、现在当说悟入法性故,即说言‘无上悟入法性门、除此六
种别无有’。即由六种解说:谓由悟入能相、所依、决择、能证、随忆念
、及彼之体性现前转。
20论曰:能相者:如前经略说。
如前义、作颂曰:
能相:谓所取、能取、所诠、及能诠差别、
都无所有之真如、即说为法性能相。
21颂曰:
所依:谓一切法、十二分经教句身。
论曰:所说‘所依谓一切法十二分经教句身’中、‘一切法’者:谓色等
。‘十二分’者:谓契经、应颂等。说此二者,谓约杂染及清备所摄而论。
22颂曰:
决择:谓依大乘经、如理作意思所摄
一切加行方便道。
论曰:於所说‘决择谓依大乘经如理作意思所摄一切加行方便道’中、‘一
切’者:谓闻思修所显。由此、於此、决择故。
23颂曰:
触证:谓得正见故、由见道通达证得
亲领受真如现前。
论曰:此中言‘触证谓得正见故即由见道通达证得亲领受真如现前’中、‘
触证’者:谓由见道自内证知真如。又此亦言‘证得、亲领受’。证得性、
即亲领受者。由说言‘证得亲领受’故。又此‘亲领受’、当何安立耶?
解曰:依现前道理、为说若能使现前,即此为亲领受故、作此显示。
24颂曰:
随忆念:谓如所触证诸菩提分法所摄、
为清除彼众污垢、继行一切修习道。
论曰:由随忆念此诸触证之义故、说言‘随忆念谓如所触证(或如所证见)诸
菩提分法所摄、为清除彼众污垢、继行一切修习道’。此中由见道无间之修
道、说为‘随忆念’。由分辨此已证得之道而随念故、能使现前。又此何所
为耶?解曰:为清除彼众污垢,即由修习真如故、为断所馀以应当断除为能
相之污垢义。
25颂曰:
彼之体性随现前、依於真如离污垢,
一切行相显真如、究竟转依圆成实。
论曰:随忆念无间为彼之体性随现前故、显示此者:言‘彼之体性随现前依
於真如离污垢一切行相显真如究竟转依圆成实’中、由修道断离所馀污垢故
,真如离污垢时、由究竟道从一切行相上唯显现真如:由远离一切污垢故、
成为唯真如体性故,如是唯此为境、即说言‘彼之体性随现前’。又此转依
即圆满成就、即彼之体性故。见道等位显示於此、圆满成就。无馀永断污垢
故。
26颂曰:
当知转依十悟入、除此以外别无有:
自性、事、补特伽罗、殊胜、所为、与所依、
作意、加行、及过失、功德、十应善了知。
论曰:於此转依中、何当悟入?何於此成为无上悟入?解曰:由十种无
上悟入转依。即由十种解说:一、自性。二、事体,三、补特伽罗。四、殊
胜。五、所为。六、所依。七、作意。八、加行。九、过失。十、功德。
27颂曰:
自性悟入谓真如远离所有污垢时、
客尘烦恼不显现、真如得以备显现。
论曰:此中第一悟入自性者:谓为客尘污垢及真如、不显现及显现、真如离
污垢。为客尘污垢不显现、及为真如显现、若真如已成无污垢者,即此、为
转依自性。
28颂曰:
事悟入、谓三转依:共器了别转真如。
经藏法界转真如。不共有情界了别、
亦转依成为真如。
论曰:此中言‘事悟入谓三转依共器了别转真如经藏法界转真如不共有情界
了别亦转依成为真如’中、转依事者:谓三种真如转依、既依彼随行差别,
亦依果差别。由显现、教诫、示现果不同故。
29颂曰:
补特伽罗悟入者:第一、二转依真如、
即诸佛及菩萨有,最後二乘亦共有。
论曰:此中但言‘补特伽罗悟入者第一二转依真如即诸佛及菩萨有’、而非
馀所有。由不共有故。言‘最後二乘亦共有’中、由亦是诸佛及诸菩萨所有
。由是共有故。
30颂曰:
殊胜悟入者:即佛菩萨有。
土清备殊胜,法身、受身胜,
化身得殊胜。依获得示现、
教诫、及自在、均极殊胜故。
论曰:此中言‘殊胜悟入者即佛菩萨有土清备殊胜’中、‘土清备殊胜’者
:谓为诸佛菩萨二所有、而非声闻所有。此中显现具有高下故。言‘法身受
身胜化身得殊胜依示现教诫及自在均极殊胜故’中、获得示现性殊胜者:当
知依一切所知行相得现在前。获得教诫性殊胜者:由宣说多种甚深、广大、
希有法门、不可思议故。获得自在性殊胜者:谓获得成办有情事业无碍神通
等不可思议功德故。此等如其次第当知依於所得法身、受用身、变化身。
31颂曰:
所为悟入者:宿愿极殊胜、
大乘教法中所缘极殊胜、
所有十地中加行极殊胜。
论曰:此中言‘所为悟入者宿愿极殊胜大乘教法中所缘极殊胜所有十地中加
行极殊胜’中、由三种所为殊胜较之声闻、及独觉、菩萨转依极殊胜故。三
种殊胜中、‘愿殊胜’者:谓依宿愿殊胜,即依菩提愿。‘所缘殊胜’者:
谓依大乘教中所缘殊胜,即依缘一切总法、及非总法、与彼之真如。‘加行
殊胜’者:谓依十地中加行殊胜。为断一切障、修彼能对治勤加行故。
32颂曰:
所依悟入者:由六种当知
无分别智故:谓依於所缘、
依断所相、依正勤加行、
能相、功德故、及知智故。
论曰:此中转依之所依者:即无分别智。由此所依获得转依故。何悟入此
耶?解曰:由六种悟入无分别智。依六种悟入者:一、所缘。二、断所相。
三、正加行。四、能相及随赞。五、功德。六、智。
33颂曰:
所缘悟入者:谓由於四种:
首为大乘教、及於彼胜解、
及於彼决择、圆满备资粮。
论曰:此中言‘所缘悟入者谓由於四种’者:即由无间解说故。一、大乘教
法。二、於彼胜解。三、於彼决择。四、圆满资粮。此无分别智所缘者:谓
大乘教法、於彼胜解、决择、圆满资粮。若缺任一,无分别智不生起故。因
此、即显示一切所缘悟入。
34颂曰:
断所相悟入:当知由四种:
谓所对治分、及能对治分、
真如、及一切证知达法所相
粗、中、细、以及长时所随逐,
无不俱断尽。正显由异门。
论曰:此中说言:‘断所相悟入当知由四种’:一、所对治分。二、能对治
分。三、真如。四、断尽证知法所相。此中‘断所对治分所相’者:谓依断
贪等所相。‘断能对治分所相’者:谓依断不可爱等所相。‘断真如所相’
者:谓依亦断‘此是真如’勤策想。‘断尽证知法所相’者:谓依断由於诸
地修习故获得证知法所相。谓即说乃如是、及由此依次粗、中、细、及长时
随逐。此中‘所对治分所相’者:由是粗重因故,易了知故,为粗。由是彼
之能对治故,‘能对治所相’、为中。‘真如所相’者、为细。由是此外一
切之能对治故。由‘证知法所相’是修果故,当知是‘长时随逐’。
35颂曰:
正加行悟入、亦依四种知:
谓可得加行、不可得加行、
可得不可得、不可得可得。
论曰:此中正加行悟入者:有四种:一、‘由可得加行故’。谓依唯识可得
加行。二、‘由不可得加行故’者:谓依无义可得。三、‘由可得不可得加
行故’者:谓依若无义者唯识亦不可得,由无所了别义、能了别不可得故。
四、‘由不可得可得加行故’者:谓依由二不可得故、无二可得。
36颂曰:
能相之悟入、当知由三种:
安住法性故。谓无有二法、
且离言说故。
论曰:此中‘能相悟入’者:谓由三种:一、依‘安住法性’者:谓安住无
二法、及无言说之能相故。
37颂曰:
由无显现故:谓无二种法、
如言说、自在、境界、了别识、
器世间显现、一切无有故。
论曰:二、依六无显现者:一、二法。二、如所言说。三、根。四、境界。
五、识。六、器世间。如是六种均无显现故。若於是处二显现、如所言说显
现、根显现、境界显现、识显现及器世间显现、成无所有,即此、为无分别
智。
38颂曰:
即由此等故,谓远离分别、
无见、及不住、无显现、以及
无有了别识、无有依事等、
即如经所说无分别智之
六种相、今此当分明显示。
论曰:若如是者,当显示何者耶?解曰:若如是者,由此显示:一、远离分
别。二、无见。三、不住。四、无显现。五、无了别识。六、无依。如是六
种无分别智、如经所说。此中於所取及能取事中、无有能所二分别故,说为
‘远离分别’。由言说不能显示故,说为‘无见’。不住眼根等故,说为‘
不住’。由非是境界故,说为‘无显现’。由无色等境界显现故。由非了别
故,说为‘无有了别识’。由非是所依事故、说为‘无依’。
39颂曰:
总由显现故,如於虚空轮、
观见一切法;亦如幻化等
观见诸行故。
论曰:三、由显现故,一切法等同虚空显现故。由一切具有彼之境界所相都
断绝故。由一切行如幻化等显现故。又由此知为虚妄显现故。言‘等’者:
当知谓如阳察、梦境等。
40颂曰:
功德悟入者:当知由四种:
法身圆证得、无上乐住得、
教授自在得、教诫自在得。
论曰:此中‘功德悟入者:当知由四种’。‘法身圆证得’者:谓由转依故
。由‘无上乐住得’者:谓断有漏乐、及毕竟转成彼之体性故。由‘教授自
在得’故者:谓由如所有、尽所有所应知、皆通达故。由‘教诫自在得’故
者:谓由悟入如所应显示众多法门故。由是证得四种功德之因故,说此智四
种功德。
41颂曰:
遍智悟入者:当知由四种:
遍知对治故、遍知行相故、
遍知差别故、及知业故。
对治知者:谓无分别智
能对治五种不实自性执:
法、补特伽罗、转变、及不同、
以及损减执。
论曰:此中依智悟入者:谓依四种:一、知能对治。二、知能相。三
、知差别。四、知业。此中‘知能对治’者:谓无分别智能对治五种
无所有执故:一、法。二、补特伽罗。三、转变。四、不同。五、损减。本
无所有故。能对治无所有执者:谓即无分别智。即如是所谓智、说为‘能对
治智’。五种无所有执者:一、无所有之法执。二、无所有之补特伽罗执
。即执为胜义。三、无所有转变执者:谓诸法生灭执。四、无所有不同执者
:谓执法与法性各各别别故。五、无所有损减性执者:谓法及补特伽罗等假
有、亦损减故。
42颂曰:
行相知:谓断离五种、为其自能相:
无有作意、实超越、寂静、及与自性义、
异计度等之行相。
论曰:此中行相知者:谓由断离五种行相为其自能相:一、无作意。二、
实超越。三、寂静。四、自性义。五、能显露。
且此无分别智由无作意分别故成无分别自性、不应道理。若不作意分别是无
分别者,则婴儿愚夫等智、亦成无分别。何以故?彼等亦於彼分位时、不作
分别故。以实超越分别为自性、亦不应理。若以实超越为自性者,则修入第
二静虑等等引住者、亦当成此。由於无寻伺时无分别故。以寂静分别为自性
者、亦不应理。若由寂静分别而不分别者,则因於此诸沉睡、麻醉、昏厥者
、亦当成此。何以故?彼等於彼分位时、不作分别故。然唯由本性为无分别
者,则色等境、亦当成为无分别。何以故?彼等亦由无动作故、不作分别。
又能显露无分别行相即是此者、亦不应理。若如作意谓如是为无分别、如是
即无分别者,则此智非为生起。分别并言说无分别之作意、亦以分别为行相
故。是故当知此智从以此五行相为自能相中解脱。
姫?43颂曰:
遍知殊胜者:由五行相胜:无有分别性、
非是端隅性、无有依住性、毕竟、性无上。
论曰:此中‘知殊胜’者:谓由五种殊胜:一、无有分别性。二、非是端
隅(或一偏)性。三、无有依住性。四、毕竟性。五、无上性。
此智由五种殊胜、较之声闻独觉、为最超越故。此中诸声闻、独觉、由分别
涅磐与生死之功德与过患故,彼之智体亦具有分别。又是端隅性。唯缘於四
圣谛之共能相故。亦是有依住性。由依住涅磐故。亦非毕竟性。由入无馀依
涅磐断灭故。如《筏喻经》所说。亦是有上。有佛智为上故。与彼等相违反
、由五种殊胜佛及诸菩萨智最超越。由无分别故,不分别涅磐与生死、功德
与过患故。非端隅性者:谓如一切所知自能相、及共能相、能为境界故。无
有依住性者:谓不取涅磐、不舍生死故。毕竟性者:谓法身常故,般无馀
依涅磐时、亦相续不断故。无上性者:谓较此更无最超越故。
44颂曰:
业遍智谓由五业:一切分别能远离,
无上安乐能施与,烦恼所知二障断,
由此後得智悟入一切所知诸种类,
一切佛土严备、成熟一切有情、
能付一切行相智。如是五业最殊胜。
论曰:此中言‘业知’者:一、一切分别能远离。二、能成办无上安乐。
三、能远离烦恼障及所知障。四、由此後得智能悟入一切所知行相。五、能
严备佛土、能成熟有情、能付与一切行相智。
此中、谓由此智能作五业:一、能使一切分别现行远离。由杜绝等起故。二
、能成办无上安乐。由通达所知如所有、尽所有故,成办一切最超越无倒、
毕竟安乐故。三、能证得烦恼障及所知障远离。由正断绝具有习气随眠故。
四、由无分别後得具有自能相境界智、亦能悟入一切所知种类。五、严备
佛土,成熟有情,亦能付与一切行相智。
45颂曰:
作意悟入谓如说:欲证菩萨无分别
智体、应如是作意:由具有无始时来
不知真如诸无明虚妄分别一切种
为不实二显现因、亦是异所依相续。
此中虽具有因果,然均是不实、非有。
由如是幻显现故、彼之法性无显现。
依彼显现本无有、亦即法性显现有。
若如是如理思惟、证菩萨无分别智。(如理二字或作胜解亦可)
依如是无体可得、能证知唯识可得,
依证知唯识可得、证一切义不可得。
依一切义不可得、证唯识亦不可得。
依唯识亦不可得、证无二差别可得。
所有二均不可得、即是无分别智体。
由无境界、无可得诸所相不可得故、
即此所表示性故。
论曰:此中‘作意悟入’者:谓欲悟入无分别智菩萨依何作意思惟今次第显
示:言‘虚妄分别一切种’者:谓阿赖耶识所摄。言‘为本无(或不实)二显
现因’者:谓由执著二法习气所摄持故。言‘亦是异所依相续’者:当知即
是转识。言‘不知真如诸无明’者:谓依具有无始时来无明习气。由是颠倒
无明因故。言‘虽显现果具有因、然均是不实非有’者:谓此虚妄分别虽恒
显现为识,然唯非实有。复次、言‘由如是幻显现故彼之法性无显现’者:
即真如不显现。言‘依彼显现无所有亦即法性显现有’者:谓此由彼无所有
所显故。言‘若如是如理思惟证菩萨无分别智’者:即是加行道所摄。言‘
如是无体可得’者:谓虚妄分别虽显现,而无所有可得等。言‘能证知唯识
可得’者:谓由唯识显现二故。言‘依证知唯识可得证一切义不可得’者:
谓由识体显现义故、外义无所有故。言‘依唯识亦不可得’者:谓依所取及
能取不可得。言‘证无二差别可得’者:谓由无二性、此二无差别故。此二
所取及能取自性不可得、即此体为二,当知即是无差别可得;差别者谓若有
二、则可知故。此中言‘所有二均不可得’者:谓所取能取不可得。言‘即
是无分别智体’者:谓显示所说。如是欲悟入无分别智菩萨、如是作意思惟
,如是作意思惟、亦即悟入无分别智。如是如前所说、即能显示此。言‘无
境界’者:为除遣如眼等是具有境界。虽无可得,亦有具有境界故。言‘无
可得’者:显示色等境界非是可得故。此者、由‘诸行相不可得’所显故。
连同悟入智行相已说讫。
46颂曰:
加行悟入由四种:胜解行地乃由於
胜解加行得入故,即为顺决择分位。
初地、内证加行故,即此为触证分位。
由於修习勤加行、入於前六未备地,
亦入三种备地,即此、为随念分位。
最後加行入佛地、任运成就诸佛事。
相续不断无终故。即此、为彼之体性
随起现行之分位。
论曰:今若问菩萨何加行者,即显示当获证得此智之加行。此加行悟入亦
由四种:一、由胜解加行故、入於胜解行地。此者、即前所说顺决择分位。
二、由善通达加行故、入於初地。此即由证见道善通达法界故。此者、亦即
前所说触证分位。三、言‘由於修习勤加行入於前六未备地’者:即第二地
等。由未备性、亦行於所相故。言‘亦入三种备地’者:谓第八地等
。由备性、亦不行於所相故。由此之能对治道、任运自然转故。此者、
亦即前所说随念分位。四、‘最後加行入佛地任运成就诸佛事’、相续不断
故。依此获得无间相续不断佛事、说言‘最後加行’。此者、即前所说彼之
体性随起现行分位。彼之体性随起现行分位、亦由成为此智之自性故,与转
依之智体、成一味故。
47颂曰:
过失悟入者:谓无容转依
有四种过失:以无有所依
烦恼不转失。以无有所依、
道得转起失。以无有所依、
安立数取趣说般涅磐失。
以无有所依、安立三菩提
说有差别失。
论曰:此中‘过失悟入’者:谓无有转依、有四种过失:一、无有烦恼不转
起之所依过失。若无转依者,即由无转依故、诸烦恼後不再生失于所依。
何为依住法性之转起?因此、如烦恼转起之所依说彼亦须所依者,谓无有所
依烦恼不转起过失。如是有漏识具有所依而转起,如是、彼之能对治法亦须
具有所依;因此、道之转起若无所依,即成过失。又喻如於生死补特伽罗说
言生死、即假立诸蕴,如是於般涅磐补特伽罗亦须有假立所依事。且不许即
是原心。与所对治为二之生与灭、同一时故。两相违者、不许同一依故。如
冷与暖触、不许同一依。由般无馀依涅磐时、无有假立事故。因此、如蕴假
立般涅磐补特伽罗之所依事说须无有者,即成般涅磐补特伽罗无有假立所依
之事之过失。三种菩提差别无有假立事之过失、即为第四。
48颂曰:
依彼等相反、说有转依体
功德事悟入、当知有四种。
即此等四德,如转依悟入
当知为十种。
论曰:由如是故、无有所依事之转依为有。若此外、转依为有者,则与彼相
反、当知为四种功德。若如是者,此转依悟入当知为十种。
49颂曰:
无所有之法显现、喻如幻事及梦等。
论曰:如虚妄分别显现亦非是有、已说讫。然於此当说能信受此之喻事。喻
此本无所有而显现者:即幻事、梦境等。喻如幻事及梦境等虽可得、然非是
有,如是诸法显现、亦唯是无。言‘等’者:谓等取傍生爱、寻香城等,亦
当知阳察、回响、水月等。
50颂曰:
转依之譬喻:虚空、金、水等。
论曰:如由十种悟入转依为无上、已说讫。此中若於转依时、由成为异故,
何不成为转依之有变异法?是故虽既是转依,如非具有变异之法、如是说
喻:‘转依之譬喻虚空金水等’。喻如虚空唯由自性本然清备,除暂时与
雾气等连属外、纯不属彼;而非依远离彼故、为清备。由说非不备成为清备
故。虽非生起清备性,然由远离不可得之因故、唯是可得。由极清备可得故
,亦非当许虚空为有变异法。如是金亦唯住纯良性;由映夺暂时污垢故、唯
彼不可得,而依远离彼故、为可得。由可得故、亦非已生。如是水唯住澄湛
性;水中由连杂土质故、此唯不可得,而远离土质故、为可得。依可得故,
由此相续转依之水质中未出现故、亦非已生。由澄湛性可得故,亦非许水质
具有变异性。如是於转依时、此自性本然光洁清备亦非前所无有。然都由暂
时客尘障显现故、而未显现。如不清备、非纯良、不澄湛性。依远离彼故、
即显现。若於是处、法性具有变异故,依显现变异故,即犹未出现、亦非未
生。由彼实无故,法性及由此所显转依为常。此中由金及水喻、非观待质地
,唯显示功德为同法。而由虚空喻、则显示一切。由言‘等’故、其馀相类
行相亦可例知。如衣等远离污垢故、而得住清洁性等。
〔迦什弥尔班智达磨诃札那(大士夫)及译师罗丹协若(具觉慧)译梵为藏〕


top.gif (317 bytes) back.gif (322 bytes) next.gif (328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