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讲座

(精简本)
韩镜清

 说明:为方便研习与
修学,现将韩镜清先生
的《摄大乘论讲座》百
余讲整理删简,预计精
简为30讲共20万字。

  ◇ 第一讲

  ◇ 第二讲

  ◇ 第三讲

  ◇ 第四讲

  ◇ 第五讲

  ◇ 第六讲

  ◇ 第七讲

  ◇ 第八讲

第五讲

  上次谈的是为什么菩萨非要讲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智,就是所知依的智,对于能够成为一切智智,就是能够成为佛陀,至关重要。小乘不知道阿赖耶识,也可以成为阿罗汉,也可以解脱烦恼障。而大乘,必须要有阿赖耶识智,才可以证到一切智智。

  所以我们前头讲的主要是寻找原因,我们要寻找到所知依的时候,不但能够知道世界的缘起、宇宙的缘起、三界九地的缘起,并且还可以打破烦恼障跟所知障这两个大的障碍。所以这个原因的问题很是主要问题。

  怎么能寻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看到阿赖耶识,它虽然成为一切法的生起的因但是呢,它并不象世间找原因那样用一种不平等的原则来找原因,象这个耶稣教和其它的宗教都是信神的,这神呢都是跟一切的现象不平等,按不平等的原则来找,是不是能找到原因呢?

  阿赖耶识就不然了,它必须跟前七识也就是一切杂染的品法,互相为因,互相依存的,不是常一不变或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一切法的原因,可是它是一切法的种子,是一切法所薰习的,要离开一切法的薰习,也就没有这阿赖耶识的源。在佛教哲学里头,找原因,要根据平等的原则。

  不过,根据无性解释《摄大乘论》的话,这里边还有一个遍计所执义的问题也叫于义遍计,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也没法子建立阿赖耶识。“遍计所执”就是周遍地计度和执着,“义”就是我们的对象,就是境界,遍计计所执义,就是遍计所执的境。于义遍计就是于境遍计,所以唯识一定是认为境是不存在的,能认识跟所认识是分离不开的。

  所谓的境呢就是遍计所执义,我们习惯认为非有境依靠不可?存在决定意识?为什么是这样,主要是对色法的认识有问题,因为普通我们都对物质方面有一个习惯的认识,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切物质的东西,总觉得现象的后边有一个物质不灭的东西、有个境让我们认识,它独立于我们的认识作用之外。我们一般都相信,这个能认识跟所认识要分开,能认识必须服从所认识,就是能离开能认识之外,有一个所认识的东西,要没有这东西,好象我们就不可能产生认识。可是,这东西存在不存在?这是个大问题。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是一种增益上去的东西,这就等于我们迷信。这个东西在佛教界叫做遍计所执义,也叫我,法我,这法我,它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常一不变的东西,就如同上帝一样,上帝不依靠旁的,他自己存在、独立存在。为什么我们说唯物论呢,就是背后有一个这样的东西。

  那么这境是我们认识的原因吗?前边已经讲到了,我们承认它,就等于承认有独立存在的东西、有常一不变的东西。这个佛教哲学里头讲,所有的事物都是刹那刹那生灭,每时每刻它不能停顿不变。只能说它是前后相似相续,相似就表示它非一,相续表示它非异,前后是这样的关系。无论任何事物,它都有一个变坏的过程,不能认为它有哪一个时候能不变、不坏,能打住了。所以事物都存在于不能停顿的变化里,前后没有同一、一致的东西,若认为有外境的话,实际上就是承认有不变的东西,有独立存在的东西,也就是承认有我。

  “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

  佛在大乘中把阿赖耶识的名字和意义都谈到了,在小乘里头虽然没有真正讲阿赖耶识,但是也谈到了,异门就是不同的名字,虽然不叫阿赖耶识,但它起旁的名字,实际上也是暗指的阿赖耶识。

  密意,就是别有用意的意思。过去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有许多他是秘密说,举个例子,比如佛说色法,实际上就是指的遍计所执色,可是他没明说,于是《解深密经》就是佛把所有过去密意的话都解释了。

  “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

  这一段,这是一切有部所传的经典,这时候只说到阿赖耶,没说阿赖耶识,这阿赖耶,实际指的就是阿赖耶识。

  世间人都爱阿赖耶,所以我们普通人都爱自己的生命,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话,就像人的生命一样。爱阿赖耶是总标,底下乐、欣、喜,都是分别显示,就是说乐阿赖耶。现在各种解释很多,有的说乐阿赖耶就是指现在,欣阿赖耶指未来,喜阿赖耶指过去,是三时的不同。还有把这个爱阿赖耶、乐阿赖耶……四种分成胎、卵、湿、化,这样分,爱就是胎生,乐就是卵生,欣就是湿生,喜就是化生。

  “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

  恭敬表示很愿意听,“摄耳”就是在听的时候特别注意。按无性的解释,“恭敬摄耳”就是闻慧,“住求解心”就是思慧,“法随法行”就是修慧。

  “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现世间。”

  要不是如来出世,这种甚奇希有的正法,能讲阿赖耶识的正法,不会出现在世间。这都是增壹阿含经的话。

  “于声闻乘《如来出现四德经》中,由此异门密意已显阿赖耶识。”

  在《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也用“阿赖耶”这个异名指代过阿赖耶识。

  “于大众部阿笈摩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根本识,如树依根。”

  在大众部的经典中,说如同树木依根,就是说阿赖耶识是根本。

  “化地部中”,也是小乘的一派,

  “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有处有时见色心断,非阿赖耶识中彼种有断。

  穷生死,就是尽所有的生死,从无始以来一直到解脱为止。“有处有时见色心断”,有的地方、有的时候见到色跟心这些蕴断了,但不是阿赖耶识中种子断了,所以叫穷生死。

  可见,虽然没有真正讲到阿赖耶识,但还是影射到阿赖耶识。

  底下总结一下,“如是所知依,说阿赖耶识为性,阿陀那识为性,心为性,阿赖耶为性,根本识为性,穷生死蕴为性等。”

  这个阿赖耶识的所知依有这样的许多体性,阿陀那识、心、阿赖耶、根本识、穷生死蕴等等。

  “由此异门,阿赖耶识成大王路。

  这个大王路就是我们现在的公路,什么人都要走的这样的路,这是把前头的许多不同的名字来总结一下,总结阿赖耶识成为大王路。虽然名字上没提阿赖耶识,但只要讲宇宙的缘起,都必须影射这东西。

  据我个人看,儒家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未发的状态,还有叫“於(读wū,叹词)穆不已”,还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老子的书里头也讲“惚兮恍矣,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是模糊的浑沌的状态。有好多,虽然他没有讲到阿赖耶识,也好象在这儿影射阿赖耶识,影射种子,因为它能生,但是它又看不见,摸不着,这些中国哲学都好象摸象一样,模模糊糊摸着了一点儿门儿。可惜唯识学到中国不久,人们就把阿赖耶识当成本体了,认为它不是一种报,不是一种异熟识,而是跟真如一样,把它拉成既是宇宙缘起又是本体。这是很大的一个错误,佛教讲宇宙的缘起和本体一定是两回事,缘起是阿赖耶识,是生灭的,而本体是空性、真如,是不生不灭的。

  对前头所讲的,要纠正一些不同、不正确的看法。

  “复有一类,谓心意识,义一文异,是义不成。意、识两义差别可得,当知心义亦应有异。

  这是纠正第一种不正确看法,心、意、识,就是佛说的这三种,他认为“义一、文异”,所指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能诠的不同。“是义不成”,因为什么不对呢?“意、识两义差别可得”,既然这个意跟识两个义“差别可得”,“意”是思量的意思,“识”是了别的意思,并且有具体所指,所以说“义一文异”是不对的。

  “复有一类,谓薄伽梵所说众生爱阿赖耶乃至广说,此中五取蕴说名阿赖耶。

  有人说前头一切有部提到“众生爱阿赖耶”等等那段话,阿赖耶指的是五取蕴,不是指的阿赖耶识。在这儿还没有驳斥,底下要说明。

  “有余复谓贪俱乐受名阿赖耶。

  “贪俱乐受”,这个具有舒服感受的贪,他认为这个是阿赖耶。

  “有余复谓萨迦耶见名阿赖耶。

  萨迦耶见就是我见,似乎我见谁都爱。底下就开始驳了,

  “此等诸师,由教及证,愚阿赖耶,故作此执。

  由于他们教法上及自己证悟上有局限,愚于藏识,不了解藏识是怎么回事情,所以把旁的东西当作阿赖耶。

  “如是安立阿赖耶名,随声闻乘安立道理亦不相应。

  安立就是立一个名字,把阿赖耶识这个名字安立在他们所说的我见等等上,“亦不相应”,也不合理。

  “若不愚者,取阿赖耶识安立彼说阿赖耶名,如是安立,则为最胜。

  必须你要“不愚”,阿赖耶这个名字要安立在阿赖耶识上,这个安立则为最胜。

  “云何最胜?

  为什么是最好呢?他底下就一一的驳斥安立在旁的上面不合适,佛既然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那么就考察一下,他们的这些安立是不是符合。

  “若五取蕴名阿赖耶,生恶趣中一向苦处最可厌逆众生一向不起爱乐,于中执藏不应道理,以彼常求速舍离故。”

  如果五取蕴是阿赖耶,要是生在恶趣中,“一向苦处”,一直都是苦受,对这样一个最可厌逆的世界,这里的众生是一向不起爱乐的,所以你要说阿赖耶是五取蕴的话,那在恶趣里头就不成立,不应道理。恶趣众生恨不得赶紧离开这样的五蕴世界,怎么会爱呢?

  “若贪俱乐受名阿赖耶,第四静虑以上无有具彼有情常有厌逆,于中执藏亦不应理。

  要说贪俱乐受,这乐受在第四静虑以上没有,第四静虑就是第四禅,只有舍受没有乐受。我们这个欲界乐受觉得是了不起的事情,要追求,现在很时兴享乐主义。可是到第四静虑,就根本看不起乐受,那个舍受比乐受还要高一层,好象“淡泊以明志”那个淡泊的味道,比狂欢的味道要强。到无色界时候,更是看不起乐受,连舍受都看不起了。所以,贪俱乐受在第四静虑已经不吃香了。“无有具彼有情”,那里根本就没有具有乐受的众生,“常有厌逆”,对这个乐受,他都厌逆了,“于中执藏亦不应理。”

  “若萨迦耶见名阿赖耶,于此正法中信解无我者恒有厌逆,于中执藏亦不应理。

  有人拿萨迦耶见认为就是阿赖耶,这阿赖耶,实际上是一般所找的那个生命,真是象现在所谓的命根子似的,可是又跟一般所谓生命的意义有很多不同。这个阿赖耶识本来是第七识里头的我见所执著的东西,第七识一定拿第八识作我,这是一个自然的关系,这也就是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可是这个我见,并不是阿赖耶,而是能执著的,是见,这个见认为阿赖耶识就是我。

  第七识执著的这个我呢,并不存在。阿赖耶识是相似相续的、流转的、前后很密切的,它不是我。我是什么意思?是独立存在,它不依靠旁的,这阿赖耶识倒是可爱,好象是一切法的根源。可是阿赖耶识必须有依靠,前头我们讲了,它跟前七识互相依存,离不开的,互为因缘。它不能独立存在,也不是常一不变的,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所以你拿它当我,好象是我,但不是我。

  所以,萨迦耶见它是一种能执著的,阿赖耶识是被执著的,但是能执著和被执著是不是相合呢?不相合。它找错了,实际上是这么个问题。人总是要求一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绝对的东西,可是在有为法里你抓不住这个东西,你抓住的还是相似相续、生灭不停的。就是你所认为的我实际上不存在,一点儿影子都没有的。所以我们执著的遍计所执性,都是望风捕影,没有真实存在,是抓住一个相似的。

  科学里也是拿这个我见作为很重要的一件事。可在佛教哲学里,把我看成个坏事情,是我们得到自由的阻碍,是我们老是生活不能安定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正法里头信解无我者,对我见“恒有厌逆”“于中执藏亦不应理”,拿它当阿赖耶识也不合适,信解无我的人呢,应该还有时候爱阿赖耶识才对。

  “阿赖耶识内我性摄。”前头我们也讲了第七识执第八识为我,内我,

  “虽生恶趣一向苦处求离苦蕴,然彼恒于我爱随缚未尝求离。”

  恶趣再苦,也不希望这个所执着的我破灭,也就是第七识的我爱还在起作用,还在执着阿赖耶识为我。

  “虽生第四静虑以上,于贪俱乐恒有厌逆,阿赖耶识我爱随缚。”

  虽然修到了四禅,已经厌患了贪俱乐受,而我爱还在。还是把阿赖耶识当作自体,当作内我来执着。

  “虽于此正法信解无我者厌逆我见,然于藏识我爱随缚。是故安立阿赖耶识名阿赖耶,成就最胜。

  虽然信解了佛法,知道了我见是不正确的,但是并没有立刻断除这个我见,还是在执着阿赖耶识。所以,只有阿赖耶识符合佛说的“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中的“阿赖耶,只有这样安立,才是最正确的。

  “如是已说阿赖耶识安立异门,安立此相云何可见?”

  前头我们讲阿赖耶的异名,底下就是谈阿赖耶识的体相。

  为什么佛教里老说“安立”呢?安立是个名字,是个假安立的意思。因为自相是不能拿名言说的,为方便故用名言表示。用名言表示的东西往往好象是有一个独立的体态,有一个长久存在的不变的体态,而这种体态是不存在的,所以它是假安立,这个名字没有它真实的所对、所诠的东西,实际上是这样的。

  “相”在藏文里头分为“能相”和“所相”,这里指的是“能相”。“能相”有一点象体,象它自己,就是本身是怎么一回事。“所相”是人给规划的一个相,往往与事物本来面目不相符合,带有执着的影子。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佛教里常常讲自相跟共相。自相,即自能相,就是自己独有的相。

  “此中安立阿赖耶识自相者,谓依一切杂染品法所有薰习为彼生因由能摄持种子相应。

  这个提法跟前头解释阿赖耶识名字有相近的地方。那时候讲它的名字,就是摄藏,也叫藏识,现在解释相,自体相,它依靠一切杂染品法。染跟烦恼有关系,尤其跟爱、跟取有关系。一切杂染品法呢,也管它叫前七识。因为杂染品法包括了世界上显现的所有东西。五蕴,叫五取蕴,加了个取,那么其它的处、界,也可以加上取,跟取合和起来。就是杂染品法了。

  我们看自然界好象跟人一点儿没关系,其实呢,没有跟人没关系的东西,也就是在我们认识的世界里头,没有不杂染的东西,没有清净的东西。所以现在所谓环境污染,是外污染,对人的思想上的污染,是内污染。要在佛教哲学来讲,实际上我们这个天地里头,我们这个宇宙里头,每个人的环境里头实际上都是污染的。

  这个阿赖耶识很奇怪,一切杂染品法的现行,有这么一个被储藏的地方,种子就好象是暗下来了,不是明显的,那就是阿赖耶识吸收了,摄藏了,阿赖耶识跟这一切法,密不可分,俱生俱灭,非一非异,又不是一体,又是一体,这叫“摄持种子相应”,这个相应一方面它是从现行里来,然后到现行里去。结果通过它以后,一切法都生起,它的功能很奇怪,是不是?那么必须要打破我见、常见,有我见、常见,就认识不了真实的原因和结果,就不能认识什么叫阿赖耶识。

  “此中安立阿赖耶识因相者,谓即如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彼杂染品类诸法现前为因。

  阿赖耶识,每时每刻,现前为因,能给所有的现行的东西现前为因,给我们的一切时时刻刻作原因。

  “此中安立阿赖耶识果相者,谓即依彼杂染品法无始时来所有薰习,阿赖耶识相续而生。

  你说这阿赖耶识它能生起旁的,摄持种子生起其它杂染品法或者前七识,那么它是怎么生起的呢?得依靠我们现行的杂染品法,无始时来杂染品法薰习成为种子,阿赖耶识它依靠这个来过活,才能相续而生。

  前边是现前为因,现在是相续而生,这就是因果关系。阿赖耶识不是不平等因,是最平等的,跟杂染品法是平等的,你依靠我,我也依靠你。所以这个因果关系,大家一定把它弄清楚,主要是要反对不平等,打倒不平等,要革命就是,一切权力,一切资本,都不能不平等,不平等就要打倒。这是讲它这个阿赖耶识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