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云寺佛学院妙境长老用两年多时间详细讲解了《瑜伽師地論》,今后我们将陆续发布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


卷二十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瑜伽師地論讲解

【卷二十三】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上一页 下一页

 TAPE 258

  未二、辨隨應分二科 申一、應策發分二科 酉一、作意策發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根,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如是策發,令不雜染。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根』。這廣辨二相這一科裏邊,分三科,第一科總舉,第二科隨釋,現在是第三科結義。結義這裏邊啊!分二科,第一科辨差別,辨這個防護諸根和修行律儀的差別。現在是第二科辨隨應,就是隨其所應,分二科,第一科是應策發,是若於其眼所識色中,假設這位修行人哪,他遇見這樣的境界,就是眼所了別的色的境界裏邊,這個境界呢?能幫助你心清淨,那你就應該啊!策眼根,就是警策你自己的眼根,去觀察這個色,『及於其耳』,這個耳所聽的聲音裏邊,這個聲音能幫助你心清淨,那你就啊!策你的眼根,警策你的耳根,去聽這個聲音,去觀察這個聲音,鼻舌身意,這個意所識法裏邊,能幫助你心清淨的,你就應策意根,那個鞭策你這個意根啊!去觀察這個法,『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因為啊!你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啊!能幫助你心清淨,你便於彼…於彼境界啊!作意策發,這個作意就是你主動的,警覺你的心啊!去發動你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去觀察這色聲香味觸法的,『如是策發,令不雜染』,是這樣的啊!發動你的心,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不是染汙的事情令你心清淨,你就應該這樣做。這是第一科作意策發,下面第二科結名防護。

  酉二、結名防護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就由於你能夠策發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由於這樣的原因,於此雜染的境界啊!你能夠防護防止,這個雜染的啊!染汙你,能保護你的眼根的清淨,保護你耳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的清淨,是『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這叫做防護。

  申二、不應策發分二科 酉一、偏不策發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不應策發所有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即便於彼偏一切種而不策發,不策發故令不雜染。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這是第二科不應策發,前面是應策發,現在是第二科不應該策發,分二科,第一科是偏不策發,普遍的呢,你不要去發動,是『若於其眼所識色中』,若是對於你的眼根所了別的色,不能令你心清淨,叫你心裏面染汙了,這個時候呢?『不應策發所有眼根』,你就不要啊!發動你的眼根,去觀察那個色,是這個意思哦。『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就是那個境界令你,令你心染汙啊!你就不要發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觀察那個境界。是『即便於彼偏一切種而不策發』,你這個時候啊!『即便』你立刻地應該啊!與所有的境界,各式各樣的境界,一切種,只要是令你心不清淨啊!你就不要發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同它接觸,『不策發故,令不雜染』,你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啊!在你的智慧的控制下,做什麽什麽活動?就是這樣意思哦。由於你現在知道那個境界啊!令心染汙啊!你就不策發、不發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同它接觸,使令你的心不雜染、不染汙。

  酉二、結修律儀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儀。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這是第二科結修律儀由於你自己控制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了啊!所以對這雜染法啊!就防止住了,使令你這個心啊!使令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合乎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的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的律儀,這是這一科的大意,這個披尋記啊!你們自己讀一讀好了。

  卯二、出二略義分二科 辰一、結前生後

  如是應知已廣分別根律儀相,云何當知此中略義。

  『如是應知已廣分別根律儀相』。這是啊!第二科出略義,這根律儀!啊這一科分三科,第一科是廣分別相。這一大科講完了,現在是

  第二科出二略義,出這個二相的要義,就是啊!防護諸根,修行律儀,這兩個修行方法的要義,分二科,第一科是結前生後,是『如是應知已廣分別根律儀相』,前面這一大段啊!你要知道,已經詳細的解釋了,『根律儀相』解釋完了,『云何當知此中略義』?這一句話是生後,前面是結前,說的文很多,下邊再把它的要義,再把它提出來,這個要義怎麽知道呢?

  辰二、略辨二種分二科 巳一、第一略義分二科 午一、總標

  此略義者,謂若能防護,若所防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

  『此略義者』,這是第二科略辨二種,分二科,第一略義,有二種說法,第一略義,分二科,第一科總標。『此略義者』,這根律儀相裏面的要義啊!就是什麽呢?就是『若能防護、若所防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這是五樣,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字叫做根律儀。這就是它的要義,這是標出來要義的,下邊第二科別釋,分五科,第一科先解釋能防護先是徵。

  午二、別釋分五科 未一、能防護分二科 申一、徵

  今於此中誰能防護。

  『今於此中能能防護』呢?哪一法是屬於能防護的?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就是回答。

  申二、釋

  謂防守正念,及所修習常委正念,是能防護。

  就是前面說的啊!從聞思修得來的正念,這是能防護,這個所修習的這個常委正念,這是能防護的。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所防護,分二科,第一科是徵。

  未二、所防護分二科 申一、徵

  何所防護。

  『何所防護』呢?什麽是所保護的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申二、釋

  謂防護眼根,防護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護。

  你的六根是你所保護的,就是你的正念,常委正念所保護的。

  未三、從防護分二科 申一、征

  從和防護。

  這是第三科,解釋這個從防護,分二科,第一科徵。『從何防護』?從什麽地方來保護它呢?下面。

  申三、釋

  謂從可愛不可愛色,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而正防護。

  這就叫做從防護,『謂從可愛不可愛色』,就是我們哪無始劫來的這凡夫的分別心的習慣,就是在色上分別是可愛的,不可愛的,你心裏這樣動念分別的時候,要從這個地方開始防護你自己,『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就是可愛不可愛的聲香味觸法『,而正防護』,就是從這裏啊!你要依據佛陀所說的這個法語,這個正念,常委正念去防護它,就是把這些可愛不可愛的這個虛妄分別啊!停下來。

  未四、如防護分二科 申一、征

  如何防護。

  這第四科如防護,分二科,第一科徵,『如何防護』?這防護怎麽樣防護法呢?前面說是啊!用正念防護,現在說這個正念怎麽來防護你的,防護你的六根呢?

  申二、釋

  謂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

  『謂不取相不取隨好』,就是這樣防護,不要執著那個相,不要做種種虛妄分別,就是這樣防護。『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是『若依是處』,若是我們這一念心啊!遇見這樣的境界的時候,就是『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各式各樣的,有過失的,有罪過的分別心,不要說有什麽行動,你心在動的時候,就不對了,就不應該了,就是時時的啊!要注意自己的一念心,這個心啊!遇見這個境界,我的心的分別是對是不對,立刻的要認識,如果這個染汙心起來了,我這個瞋心動了,自己還不知道,還不知道是不對,隨這個瞋心去活動了啊!那就是太懈怠了啊!所有的貪瞋癡這些虛妄分別,都是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啊!你這個貪瞋癡這些都是心所法,心所法一動呢?你這個無記的識,也隨著它呢?就動,動亂心王隨著心所就動亂,叫做『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你修行律儀在什麽地方修行!就在自己這心若一動就在這兒開始要修行的時候,在這裏開始修行,『防守根故』就是保護,『防』者,是停止一切虛妄分別,守護自己的六根的清淨,故『名修律儀』,這就叫做修律儀,這就是這樣意思,『如是防護』,怎麽樣防護呢?就是這樣防護,保護自己。

  未五、正防護分二科 申一、征

  何者正防護。

  這是第五科,怎麽叫做正防護?分二科,第一科徵,怎麽叫做正防護?第二科就是解釋。

  申二、釋

  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護。

  『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謂』你,就是說你這個修行人哪,時時地不忘掉了你的正念,用正念來保護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當然啦前五根是聽你的意根的招呼的,意根為主,所以正念防護你的意根,『行平等位』,就在這個平等位的境界上活動,不要在那個不平等的境界上活動,是這樣意思,『是名正防護』,這叫做正防護。這是第一義,這個要義啊!分二個,分二個解釋,這是第一義解釋完了,下面第二略義,分二科,第一科總標。

  巳二、第二略義分二科 午一、總標

  又略義者,謂若防護方便,若所防護事,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

  『又略義者』,又有一個,一種解釋它的要義的,為什麽呢?

  『謂若防護方便,若所防護事,若正防護』。前面是分五段,這裏分三段,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合而為一,就叫做『根律儀』。這是總標,,下邊是第二科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防護方便,先解釋這個,什麽叫做防護的方便?分三科,第一科徵。

  午二、別釋分三科 未一、防護方便分三科 申一、徵

  此中云何防護方便。

  這裏面說啊!這個防護的方法,什麽是防護的方法?是這意思。這是徵,下面解釋。

  申二、釋

  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

  『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就是用正念啊!來保護你的心,用常委正念來保護你的心。怎麽保護呢?正念怎麽保護你的心呢?就是,『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不執著,這個不取其相,這個取就是不執著,這個我們的心的活動的次第,先是執著這件事是真實的,然後在真實上分別是好的,是不好的,是可愛的,是不可愛的,是對我們有利益的,是有損害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分別,現在呢?你用正念來保護自己的時候,先一開始就是不要執著,這個修行倒是很簡要,很重要的,也可以說是一個要訣。就是你一開始不要認為都是真的,不要這樣執著哦!『不取隨好』,不要執著各式各樣的分別,去分別去。

  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

  『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就在這裏,立刻的啊!你自己這個用這個正念要下命令,所有的虛妄分別都停下來,是這意思哦!『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

  申三、結

  如是名為防守方便。

  這防護的方法就是這樣子。

  未二所防護事分三科。

  申一、徵

  云何名為所防護事。

  是第二科,這是徵。

  申二、釋

  所謂眼色乃至意法。

  這就是所防護的事。

  申三、結

  如是名為所防護事。

  這是結束這一段。

  未三、正防護分三科 申一、徵

  此中雲何名正防護。

  這是第三科,先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申二、釋

  謂如說言,由其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

  這叫做『正防護』,這是用這三科,把前面那五段合成三段,這叫做第二個要義。

  卯三、辨二所攝分五科 辰一、標

  又根律儀略有二種

  辰二、列

  一者思擇力所攝,二者修習力所攝。

  這是第三科辨二所攝,前面出略義解釋完了,現在第三科辨二所攝。先是標,又根律儀裏面呢?略有二種,哪二種呢?一者是思擇力所攝,二者是修習力所攝,就有這麽二種不同。把五種…以五種把前面那一大段文啊!合成五種然後又合成三種,現在又合成二種,是這樣意思。下邊第三科解釋,分成二段,第一義又分二科,第一科解釋思擇力所攝。

  辰三、釋分二科 巳一、第一義分二科 午一、思擇力所攝

  思擇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

  『思擇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就是你靜坐的時候,或者你徑行的時候,你心裏面先有正念,正念裏面有正智,就是對於這個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眼識、耳識,乃至意識,這些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一切法啊!裏面啊!深見過患啊!你就是思擇啊!你思惟、思擇,就是思惟觀察叫思擇,觀察這些有漏法啊!都是有過患的,你要思惟,都是有過患的,有過失、有災患、有苦惱,『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這個思擇力的這個能力啊!只限於此,只是能夠思惟啊!這一切法,我這個臭皮囊啊!有很多的過患。這件事,他的能力就到此為止,『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把這些過患啊!把它消滅排遣出去,把它斷滅了,它不行,這個思擇力沒有這個力量,沒有這個本事,這是說思擇力,下面第二科是修習力所攝。

  午二、修習力所攝

  修習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亦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

  這個修習力啊!那也比思擇力的力量大了,因為思擇力是聞思的智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的力量,這個修習力呢?裏面有奢摩,他就有定力了,在定裏邊去思惟觀察,這叫做修習力,所以修習力的你達到了修習力的時候,你這個時候,這個根律儀啊!不同於思擇力所攝的根律儀的忍了不是,不同了。『謂於境界深見過患』,就是你這個修習力的這個智慧,這個正念的智慧的力量,對於這一切有漏法的境界,深深的知道都是有過患的,這是做惡事,煩惱是有過患,其實你作善事也是有過患,乃至你修不動業啊!修禪定也是有過患,總而言之,有漏法都有過患,『亦能如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它還有進一步的啊!作用,就是於此所有的過患能除遣,能斷滅它。能把它排遣出去叫它不活動,叫它永久的也不活動了,有這個力量,這是啊!這個思擇力和這個修習力的差別,這樣,這是第一義的解釋完了,下邊第二科是第二義,分二科,第一科也是解釋這思擇力所攝。

  巳二、第一義分二科 午一、思擇力所攝

  又由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令煩惱纏,不復生起,不復現前。

  這底下又詳細,又比前那個解釋詳細了一點,又由於這個修行人哪,他是肯努力的學習佛法,就是聞所成慧,聞所成慧之後又能思惟,你到這個時候啊!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上的律儀的程度啊!到了什麽程度呢?就是『於所緣境令煩惱纏不復生起』,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你有力量使令這個煩惱的活動不現起,你有這個力量『不復生起,不復現前』,不會再現前了,這可以分二個解釋。就是你不入定,你不靜坐的時候,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對色聲香味觸的時候,這個煩惱不活動,不活動,叫做『不復生起』。這個不現前呢?我不到這個色聲香味觸的境界裏面去,我自己啊!到清淨的地方呢?這些雜染的也不現前,叫做『不復現前』,就是有點差別的。

  而於依附所依隨眠,不能斷除不能永拔。

  那麽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呢?『而於依附所依隨眠』就是啊!無始劫來啊!這個煩惱不斷的熏習啊!熏成了煩惱的種子,這個種子啊!在你的身心裏面依附在那裏,就是阿賴耶識了,阿賴耶識是所依附的,這個隨眠呢?是能依附的,所以『而於依附』,這個所依隨眠這個現行啊!以隨眠為所依,隨眠為煩惱現行的依止處,所以這個隨眠,它對阿賴耶識說它是能依,但是對現行來說它是所依,它同意那樣說的,說是你這位修行人哪,你這個思擇力能達到這麽程度,使令煩惱不動,但是對於這個隨眠呢?『不能除斷』,你還不能夠使令它滅掉,不能滅掉,不能滅掉的,『不能斷除,不能永拔』,不能夠永久的使令它不動,暫時的不動是可以,因為你沒有斷種子,種子有時還會動,就是煩惱還會現行的,現場這位修行人呢?就是指能夠調伏啊!煩惱的活動叫它不動,煩惱的種子還是不能斷除,還不能永拔,這是解釋這個思擇力所攝。

  午二、修習力所攝

  由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煩惱隨眠,不復生起,不復現前。

  這是第二科修習力所攝,由於你啊!你進一步啊!修奢摩他,使令心裏面寂靜住,由欲界定到未到地定,由未到地定進步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你在定裏邊修毘缽舍那觀的,你就有了修習的力量了,這個時候啊!你就成就了根律儀,這根律儀是什麽樣子呢?『於所緣境煩惱隨眠,不復生起』,就是你心就是不入定了啊!你面對色聲香味觸的時候呢?煩惱不活動了,煩惱種子不動,於所緣境啊!你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緣色、聲、香、味、觸的境界的時候,不但是啊!煩惱不動,煩惱的隨眠也不動,不復不能生起。『不復現前』,不會再活動了,不是暫時的,永久的不動了。

  一切時分,依附所依所有隨眠,亦能斷除,亦能永拔。

  這個修所成慧是這樣子,這個修所成慧就是毘缽舍那啊!毘缽舍那在這個…當然我們讀這個般若經,讀︽金剛般若經︾、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這都是啊!不但是斷煩惱現行,也是能斷煩惱的,但是我們就這麽一講啊!也還不太明白,這︽顯揚聖教論︾上,無著菩薩說出一句話來:你要深入諸法實相啊!才能斷煩惱種子,這句話是明白了。就是你只是在表面上去分別思惟力量不夠,非要是觀諸法實相,才能斷煩惱,所以這就非要有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可,你非要去學習,這個般若無相法門不可了,所以修所成慧啊!它這裏邊就是有這個力量,它深入的觀諸法實相,也就是觀這無我的道理,你只是修不淨觀啊!能調伏煩惱的活動,不能斷煩惱,你要修無常觀、修無我觀才能斷煩惱的,這個無我觀就是包括觀諸法實相都在內了的,人無我、法無我都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這修所成慧的啊!可貴,可貴的地方在這裏,它能斷煩惱種子,『亦能永拔』。

  辰四、結

  如是思擇力所攝根律儀,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有此差別,有此意趣,有此殊異。

  這下面第四科,就把這個辨二所攝,它一共分五科,第一科標,第二科列,第三科釋,現在第四科結說。前面這個思擇力所攝的根律儀,只是啊!認識了煩惱的過患,『深見過患』,調伏煩惱的現行,這個修習力所攝的根律儀啊!不但是調伏煩惱心能斷煩惱種子,就是它們有這樣的差別,有這差別,『有此意趣』,有此意趣呢?就是你就是啊!修行的次第啊!要先是思擇力所攝的根律儀,然後進步到修習力的根律儀,有這樣的意思,你說修習力所攝的根律儀;力量是那麽大,我不要去學這個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我直接去學這個修習力所攝的根律儀,不可以,還是不行的,你一定要經過思擇力,然後進步到修習力,這樣子才可以。『有此殊異』,有這麽多的差別。

  辰五、簡

  當知此中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是資糧道所攝。

  『資糧道所攝』就是外凡位啊,外凡位,就是在準備的階段這個時候。

  修習力所攝根律儀,當知墮在離欲地攝。

  就是得到了禪定了,這可見這個離欲地啊!那超過了欲界,超過了欲界定,超過了未到地定,到了啊!色界定了啊!那才算是離欲地,那麽當然這個離欲地裏邊,修毘缽舍那,這叫修習力所攝根律儀。

  看這︽披尋記︾這文哦:『有此差別等者:前說初義後義』,這是有兩個義,有第一義,還有第二義,辨二所攝,這叫做差別,『名此差別』。為欲除遣斷滅變吐而修律儀,名叫做意趣。這意趣這麽講,這個除遣,就是這個現行,除遣這個現行,『斷滅』使令這現行不相續了,『變吐』就把種子滅除了,『變吐而修律儀』。『即彼二力所攝無能有能,名此殊異』。就是這個思擇力和修習力所攝的無能、有能,就是修習力能斷種子,思擇力不能斷種子,這個叫『殊異』,這麽解釋。

  寅三、於食知量分四科 卯一、征

  云何名為於食知量。

  這個…這二道資糧啊,一共是分十一科,這個十一科前面第一科是戒律儀,律儀戒,現在第二科是根律儀,現在第三科於食知量,分四科,第一科是徵,怎麽叫做於食知量呢?徵下面第二科標。

  卯二、標

  謂如有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乃至廣說。

  就是啊!這底下標出來,第三科解釋,第一這個標就是,這個修行人啊!吃飯的時候啊!不是說拿過來就吃,不是那麽意思,你心裏面要有正念,觀察思惟的,然後再吃所吃的東西,你的目的啊!吃飯的目的不是為了倡蕩。也不是為了憍逸,也不是為了飾好,也不是為了端嚴,乃至廣說,這叫做於食知量。

  現在下面︽披尋記︾的文:『乃至廣說者,如前已說』,前面文說過,『然食所食為身安住』。他啊!為什麽修行人…為什麽要吃飯呢?他目的為了身體安住,『為暫支援,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為此,因為這個才要吃飯,這就是正文上,『乃至廣說』所略去的,這裏補上了,這一段文是標,下邊一一的解釋,分二科,第一科廣辨,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分六科,第一科由正思擇食於所食,先解釋這一句話,第一句話,第一科徵。

  卯三、釋分二科 辰一、廣辨分二科 巳一、辨分六科 午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分二科 未一、徵

  云何名為由正思擇食於食。

  這是徵,下面第三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思擇,分三科,第一科觀諸過患,先是標。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思擇分三科 酉一、觀諸過患分五科 戊一、標

  正思擇者,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見過患已深生厭惡,然後吞咽。

  『正思擇者』是什麽意思?『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就是你要用最好的智慧,就是從佛法,從這個佛的法語裏面學習來的智慧,這是最好的智慧,不是世間上的戲論的事情。『等隨觀察』,要這樣觀察,觀察什麽呢?觀察段食的過患,這樣子,這個『等隨觀察』怎麽講呢?

  看︽披尋記︾:『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者如下說』,下面有說就是下文。下文有三種過患:謂受用種類的過患,變異種類的過患,追求種類的過患,觀此一切或觀隨一,這個『等』這個字,就是當一切講,各式各樣叫做等等,觀此一切的過患,或觀隨一,這個『等隨』,這個『隨』是什麽意思呢?觀察其中哪一個?叫隨一。『是名等隨觀察段食過患』。是『見過患已,深生厭惡』啊!你在你的智慧的觀察下啊!你感覺到這個段食有這麽多的過患,然後你的心裏面深生厭惡,深深的啊!有厭惡心,這裏面沒有愛著心了啊,不是東西好吃,心裏面唉呀貪心吃,不是他心裏面有厭惡心,然後嘛吞咽下去的,要這樣吃飯。

  戊二、徵

  云何名為觀見過患。

  這是第二是徵,前面是標,這是徵,下面列出來。

  戊三、列

  謂即于此所食段食,或觀受用種類過患,或觀變異種類過患,或觀追求種類過患。

  謂即於此所食的段食啊,就是一段一段的,或觀受用種類的過患,或觀察變異種類的過患,或觀察追求種類的過患,這就叫做觀見過患,這是列出來,現在下面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受用種類的過患,分三科,第一科徵。

  戊四、釋分三科 亥一、受用種類過患分三科 天一、徵

  云何受用種類過患。

  這受用種類過患怎麽講呢?這個︽披尋記︾他先解釋一下:『云何受用種類過患者』,是『吞咽段物』,就是你吞的時候一段一段,然後吞下去,是名叫做受用於。爾所時有其非一可惡的穢相,那麽多的時間,你吞下去以後,又經過多少時間啊!有那麽多,不是一樣,有那麽多的可惡、可厭惡的、汙穢的相貌,是名受用種種的過患,這是先簡單的解釋,下面這正文正式解釋了,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明種類,這受用的種類,是哪種類呢?

  天二、釋分二科 地一、明種類

  謂如有一,將欲食時,所受段食,色香味觸皆悉圓滿,甚為精妙。從此無間進至口中牙齒咀嚼,津唾浸爛,涎液纏裹,轉入咽喉。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捨,次後轉成可惡穢相,當轉異時狀如變吐。

  謂如有一將欲食的時候,所受的這個段食啊!有色,你眼可以看,有香味,有鼻所聞香,舌所嘗味,觸是身所感覺到的,『皆悉圓滿』,這是挑好的說,這色香味觸這麽好,『甚為精妙』,這廚房的人做得特別好,『從此無間進至口中』,進至你的,這個行堂給你乘好好的,然後你把它放進口裏頭了,是『牙齒咀嚼』,進到口裏然後自己嚼,嚼的時候有津唾啊!就這津液啊!這個它就出來了,出來了嘛,它就浸爛,浸爛就是和這個飲食放在一起,放在一起就浸爛。『涎液纏裹』,這個涎液也就是那個津唾,和所食的東西啊!混合在一起了,叫做纏裹。轉入到咽喉去,爾時此時啊!先曾所有的悅意的妙相啊!『一切皆捨』,一入到咽喉以後,一切的妙相都不見了啊!

  次後轉成啊!可惡的穢相了,就不是那麽美了,當轉異的時候,『狀如變吐』,變吐什麽意思?就是排泄的意思,和它一樣了。

  地二、觀過患

  能食士夫補特伽羅,若正思念此位穢相,於餘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初尚不能住食欣樂,況於此位。由如是等非一相貌,漸次受用增上力故,令其飲食淨妙相沒,過患相生,不淨所攝。

  『能食士夫補特伽羅若正思念』,這是第二科觀過患,前面說觀總類的差別,這底下觀它的過患。『能食』,能持斷食的這個人,這個人是誰,就是補特伽羅,就是無量劫來老是流轉生死,這個人『若正思念此念穢相』,如果你若是注意的啊!思念這個時候的穢相,就是你一咽下去以後,這個汙穢的相貌的時候,『於餘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啊!對於其他的還沒有變,你還沒有放在口裏面的時候,那些精妙所受的飲食啊!『初尚不能住食欣樂』啊!一開始啊!你連歡喜吃的心情都沒有了啊!是這樣子,『況於此位』,何況你從喉嚨咽下去的時候,

  你還生歡喜心啊,由如是等非一相貌,漸次受用增上力故啊!由於你這樣的觀察啊!各式各樣的相貌啊!你漸次的受用的增上力,在這受用的力量哦!『令其飲食淨妙相沒』,這個使令你的所飲食的那個淨妙相沒有了啊!過患相就現前了啊!過患相就是不淨所攝。

  天一、結

  是名於食受用種類所有過患。

  是這麽意思。結束這段文。

  玄二、轉變種類過患三 天一、征

  云何轉變種類過患。

  下面第二科,轉變種類的過患,分三科,第一科徵,怎麽叫做轉變種類的過患呢?

  ︽披尋記︾有簡單解釋:『云何轉變種類過患者:謂食所食,或變不淨』。食原清淨,就變成不淨了,這是一個。『或生疾病』,吃一些東西,病從口入使令你有病,『或不銷住』,或者是不能消化,還在你的身體裏面,是名轉變種類的過患。

  天一、釋二 地一、明種類

  謂此飲食,既噉食已,一分銷變。至中夜分,或後夜分,於其身中,便能生起養育增長血肉筋脈骨髓皮等皮,非一眾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

  這前面是徵,下面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明種類。『謂此飲食既噉食已』,『一分』是『銷變』,消化,變化了。『至中夜分』,到中夜的時候,或後夜的時候,『於其身中,便能生起養育增長血肉』,能夠養育,養育增長你的血,你的肉,你的筋脈骨髓皮等,『非一衆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你的血肉筋骨這都是不淨物,你吃下的東西呢?或者是在中夜,或者是後夜,你的消化力強的人,時候是在中夜,消化慢一點就是在後夜了,那麽去增長養育你的這些不淨物。

  次後一分變成便穢,變已趣下展轉流出。

  『次後一分變成便穢』了,最後一分啊是排泄,『變已趣下』,變成便穢以後就向下去展轉流出。

  地二、觀過患三 玄一、不淨可厭

  由是日日,數應先淨,或手或足或余支節,誤觸著時,若自若他皆生厭惡。

  『由是日日數應洗淨』,前面是明種類,下面這是觀過患,分三科,第一科不淨可厭,『由是日日』,因為這樣子前面說這些不淨,變已異下趣下展轉流出的事情,天天的啊!數數,要有洗淨這個事情,這個『洗淨』,你們誰也用這個方法,就是要用水洗,這個或手或足,或余支節誤觸著時,或者手或者是足或余支節。這個支啊!譬如說你這個背,這算是一支,但是它有兩節若手指頭呢?它有三節,就是一支一節『誤觸著時』,一下子他不是有意的,或者是碰見這個不淨了,『若自若他皆生厭惡』,自己也不歡喜,別人也不歡喜。

  玄二多疾病生三黃一標

  又由此緣發生身中多種疾病。

  現在這是…前面是不淨可厭,現在第二科多疾病生,分三科,第一科標,『又由此緣』,又由於你吃的這個飲食會發生身中多種疾病,什麽疾病呢?這就下面解釋。

  黃二、釋

  所謂癰痤,乾癬濕癬,疥癩疸疔,上氣●嗽,皰漿噦噎,乾銷癲癇,寒熱黃病,熱血陰病。

  所謂癰痤乾癬濕癬,這個『痤』就是腫的,腫起來小小的腫。這個癰呢?就是腫的厲害,腫的厲害。是『幹癬』,又有這種病,這個『癬』有乾癬有濕癬的不同。乾癬呢?就是沒有流水,但是它也是癢,就是那個那一片一片的就是像鱗似的。『濕癬』就是有泡了,有流膿,有流水,這個事情。還有『疥癩』,這個『疥』和『癬』差不多。這個癩呢?這個病就重一點,我查了字典上就是這個麻瘋,這個一般說的大麻瘋病,就是癩,這個『疸疔』。這個『疸』就是太厲害了,就是那癰特別嚴重的人,那種癰,就是可能是癌症這一類的病。『疔』這也是一種病,疔瘡這一種病。『上氣●嗽』,這個『上氣』就是氣喘,有這種病。這個●呢?就是喉嚨有病,或者是●。或者是●嗽,就是咳嗽,『皰漿』就是…也就是身體長那個泡,長生起個泡來,裏邊有水,這一類噦噎也就是嘔吐,就是鬱氣要吐,『噦』就是噎住了。把這喉嚨或者食道被堵住了,叫作噎。『乾銷癲癇』,乾銷,這個『銷』也同於三點水的消,實在就是糖尿病就這個。『癲』呢?就是神經病啊!這個大人叫作『癲』。若小孩叫作癇,他是屬於神精錯亂。『寒熱黃病』,這個眼睛都黃了,身體皮面,身體都黃了,這是肝膽,膽有病。還有『熱血』,還有『陰●』,陰●就是男女都有這種病。

  黃三、結

  如是等類無量疾病,由飲食故身中生起。

  『如是等類無量疾病』,這是結束這一段,這前面列出來,還有很多的病,『由飲食故,身中生起』,因為你,吃的飲食裏面你身體生出這種病來。

  玄三、不銷而住

  或由所食不平和故,於其身中不銷而住。

  這是第三科不銷而住,或者所吃的東西『不平』,不平衡,不和合,在你身體裏面不能消化,在那裏,還在那,停在那裏,這也等於…還是病。

  天三、結

  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過患。

  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的過患。

  亥三、追求種類過患四 天一、徵

  云何追求種類過患。

  這是第三科,追求種類過患,分四科,第一科徵,第二科標,第三科列。

  天二、標

  謂於飲食追求種類有多過患。

  這是標。

  天三、列

  或有積集所作過患,或有防護所作過患,或壞親愛所作過患,或無厭足所作過患,或不自在所作過患,或有惡行所作過患。

  下面第三科列出來,或有積集所有的過患,這個『積集』已經有了,還嫌少,繼續的多,叫作『積集』,因此而有些過患,『或有防護所作過患』。你這個飲食實在就是財,你若是有多了,還要保護它,因此而有些過患。或壞親愛所作的過患,就是彼此有感情的人因為這個飲食,因財的關係,而彼此有了衝突,或無厭足所作的過患,或不自在所作的過患,或有惡行所作的過患,這是列出來。

  天四、釋六 地一、積集過患三 玄一、徵

  云何名為於食積集所作過患。

  下面一一的解釋,分六科,第一科是積集的過患,第一科徵,云何名為於食的積集所作的過患呢?這是徵。

  玄二、釋二 黃一、寒熱逼惱二 宇一、舉為飲食

  謂如有一,為食因緣,寒時為寒之所逼惱;熱時為熱之所逼惱,種種策厲劬勞勤苦。

  下面第二科解釋,先解釋這個寒熱的逼惱。『謂如有一』,就是說有這麽一個人,『為食因緣,寒時為寒之所逼惱』。因為不能不吃東西,不能沒有吃飯嘛!為了求這個飲食的關係,天氣寒冷的時候,只好忍受,忍受寒的逼迫、逼惱。熱的時候你也要去求飲食,求這飲食,為熱所逼惱。你也得受著,不然,不能餓肚皮啊,所以要受這苦,『種種策勵劬勞勤苦』,為了求飲食,要種種的努力,受了很多的劬勞,很多的辛苦,要勤,還是你苦,你還得要受著,你還要去做這件事,作什麽事呢?

  營農牧牛,商賈計算,書數雕印,及餘種種工巧業處,為得未得,所有飲食,或為積聚。

  或者『營農』,去種田這些事情,或者是『牧牛』,或者是『商賈』,行商作賈作生意。是計算,計算這個,或者說是會計師,叫作計算書數,這個『書』,是或者是,就是書法家也可以說是書,就是作這種工巧的事情,這個『數』,或者數學家,也有這種算數。

  在阿含經裏面說到阿難尊者,他是長於這個『數』。這有一次佛,阿難尊者到城裏去乞食,經過一個地方,有這婆羅門,就認識這阿難尊者,知道他對於數學有研究,說想要考一考他,那麽就走到一個大樹下,就問這阿難尊者說:『你看這個樹有多少葉,樹葉』?阿難尊者說:『我看一看』,然後說有多少…多少葉,然後阿難尊者就走了,走了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從乞食完了,回來又經過這裏,這婆羅門說:『你說得這麽多,究竟說得對不對,不知道啊』!說是試驗他一下。唉呀!把這樹葉拿下來幾個葉,然後又同…他又問阿難尊者說:『你看有多少葉,樹葉子』。說:『剛才說過了嘛』!『不你現在再看一看』,又看看『哦!缺少了多少個葉』,就說出來『你…你拿掉了多少葉』!這不得了,這個婆羅門唉呀!真是名不虛傳,果然這就是這個數學就是特別的精妙,這可見這樣子,這個數這是一種,也是一種知識。

  『雕印』,雕刻這個印章這些事情,及餘種種的工巧業處,會造房子也是工巧業處,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為得未得所有飲食或為積聚』。『得未得』,我原來我沒有,沒有隔宿之糧,要去求,這就為得所未得,已經很多了,還要再求這叫積聚,或為積聚。

  宇二、例飲食緣

  如為飲食,為飲食緣,當知亦爾。

  什麽叫作飲食緣呢?下面︽披尋記︾:『為飲食緣者,如有頌言:田事與金銀』。田,種田,這是飲食的緣,『金銀』這也是飲食的緣,『牛馬珠環釧,女僕增諸欲,是人所耽樂』。︵陵本十九卷二十一頁︶。『如是一切名飲食緣應知』。

  黃二、不遂愁優

  如是策勵劬勞勤苦,方求之時,所作事業若不諧遂,由是因緣,愁優焦惱,拊胸傷歎,悲泣迷悶,何乃我功唐捐無果。

  『如是策勵劬勞勤苦,方求之時』,下面第二科不遂愁憂。如是策勵劬勞勤苦,說這個人呢?為了求飲食要這樣的努力,自己受了很多的辛苦,還要繼續的要受辛苦,勤苦。『方求之時,所作事業,若不諧遂』。當你這樣努力地去求飲食其實就是求財,也就是求飲食的緣,所作了各式各樣的事業,『若不諧遂』,若沒有成功,你白費辛苦了,『由是因緣愁優焦惱』,因為沒成功,白辛苦,心裏面就是優愁,很苦惱,『拊胸傷歎』,『拊』就是自己搥打自己的胸,然後裏面悲傷,『悲泣迷悶』,這樣子,『何乃我功唐捐無果』,啊!唉呀!為什麼我這個用了這麼大的力氣,用了這麼多的心機,我白辛苦了,沒有什麼成就呢?這樣子。

  亥三、結

  如是名為於食積集所作過患。

  地二、防護過患三 玄一、徵

  云何名為於食防護所作過患。

  這第二科,先是徵,而後解釋。

  玄二、釋

  謂所作業若得諧遂,為護因緣起大憂慮。

  『謂所作業若得諧遂』,要是你所作的事情,不管是營農牧牛、你作生意、你作會計師、你作律師、你作建築師,不管是作什麼?『若得諧遂』,成功了、滿意了,『為護因緣,起大憂慮』,得到的財富太多了,要保護也是生起了很大的憂愁,很多的顧慮。

  勿我財寶當為賊王之所侵奪,或火焚燒,或水漂蕩。

  『勿我財寶當為賊王之所侵奪』,我的財,我不要,不要我的財寶,為國王搶去了,為土匪搶去了,不要這樣子。為火所焚燒,或者水漂蕩。你有很多的樓房,這個地震要來了,不得了,心裏面就是痛。

  或者惡作當令滅壞,或現非理作業方便,當令散失。

  『或者惡作當令滅壞』,或者是以前,你作了不合道理的事情,因此而你的財富破壞了,或者你是非法貪汙來的錢,或者是販毒來的錢,或者走私來的錢,或者是你搶來的錢,後來被政府知道了,就把你的財富沒收了,沒收了,『或現非理作業方便』,或者是你『宿作』是以前。現在是『非理』,你現在非理作業方便,當令散失,就令你的財富沒有了。

  或諸非愛或宿共財當所理奪。

  『或諸』,還有很多不可愛的事情,或者是去共財,和別人共同擁有這個財富,那他這個非愛的人搶你的財,和共同擁有所有權的人,他要搶你的財。

  看這︽披尋記︾:『或諸非愛等者:怨讎惡友,名諸非愛』,這些人打你的主意,『若諸財物從本以來,與他共有』,與別人共同擁有的,不是你一個人單獨的所有權,『名宿共財。由是為因慮為他奪是,名當所理奪』。

  或即家中當生家火,由是當令財寶虧損。

  『或即家中當生家火』,家裡面本身有些災難,『由是當令財寶虧損了』。

  玄三、結

  如是名為於食防護所作過患。

  『如是名為於食防護所作過患』,這些說,這些事情呢,都是按我們人間的境界說的;若天上的人是好一點,天上的人不老,不病他的這些衣食住都是現成的,不像人間這麼辛苦,但是天上的福報太大呢,你要他修學聖道也不容易。只有人間有苦,人間還容易發厭離心,還能修行,唉呀!太苦了,我想要出家修行還有可能。所以有一利就有一弊,有一弊還有一利,世間上就是這麼回事情。

【卷二十三】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