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云寺佛学院妙境长老用两年多时间详细讲解了《瑜伽師地論》,今后我们将陆续发布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


卷二十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瑜伽師地論讲解

【卷二十四】: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下一页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 初瑜伽處出離地品第三之三

  TAPE 261

  寅四、初夜後夜勤修悎寤瑜伽 分三 卯一、徵

  在二道資糧這一科,分十一大段,第一段是戒律儀,第二段是根律儀,第三段於食知量這一科昨天講完了。現在是第四科初夜後夜勤修悎寤瑜伽。這一科裡面分三科,第一科是徵。『復次』前面說了三段,另外還有道理需要說的,就是『初夜後夜常勤修習悎寤瑜伽』這件事,這句話怎麼解釋呢?下邊說是

  云何初夜?云何後夜?云何悎寤瑜伽?云何常勤修習悎寤瑜伽?

  『云何初夜?』這句話裡邊第一句話,怎麼叫做初夜?『云何後夜?』這後夜怎麼意思呢?『云何悎寤瑜伽?云何常勤修習悎寤瑜伽?』一共提出來四個問題。下面第二科解釋。解釋分三科,第一科是略標,略標裡邊分四科,第一科是初夜。

  卯二、釋分三 辰一、略標分四  已一、初夜

  言初夜者:謂夜四分中,過初一分是夜初分。

  這個初夜這句話,『謂夜四分中』這一天二十四小時有晝有夜的不同,平均地來說明的話,白天十二小時,夜間十二小時,夜間的十二小時分四個部份,就是三小時是一分,夜間分四分,前一分三個鐘頭後一分也是三個鐘頭,中間的兩分就是六個鐘頭,這六個鐘頭就是叫做中夜。現在說的這個初夜呢?就是『初一分』這個過這個字,我查字典當個『至』字講,當個『到』,就是到了初一分那就叫做夜初分,這個夜初分可以這樣分,就是下午的六點鐘到七點,七點到八點,八點到九點,這個時候是夜的初分,從九點到十點、十一點、十二點、一點、二點,到三點這是夜的中分,從三點到四點、四點到五點、五點到六點,這是夜的後分,可以這樣分別。

  已二、後夜

  言後夜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是夜後分。

  『言後夜者:』謂夜的四分中,過後一分的時候是夜後分,這樣意思。

  已三、悎寤瑜伽分四 午一、晝日分

  悎寤瑜伽者:謂如說言,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這是第三科,什麼叫悎寤瑜伽,分四科,第一科是晝日分。

  『謂如說言』就是像《阿含經》裡面這麼說:『於晝日分』就是在白天的時候,『經行』和『宴坐』這麼兩個威儀,這經行的時候,宴坐的時候,這是從他的外相來說明的,他的身體在那兒經行,在那兒走路,在那兒坐,他心裡面幹什麼呢?『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做這件事,這『順障法淨修其心』下邊有解釋。

  午二、初夜分

  於初夜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前面一個晝日分,這個第二科是於初夜分。『於初夜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

  淨修其心』這個初夜分,就是六點到九點鐘,這個時候,夜間不能睡覺,初夜的

  時候還不能睡覺,還要做這件事。

  午三、中夜分

  淨修心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處,右脅而臥,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

  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

  第三科說到中夜分。『淨修心已』在初夜分的時候,用止觀的方法,止觀就是四念處,四念處也有小乘大乘的分別,用這樣的法門來清淨你的心,不斷地這樣用功修行,到了這個初夜分過去了,這個時候呢,『出住處外』,就從你住處出來,到外邊去,就是你坐禪的地方,從這個地方出來,『洗濯其足』原來是赤足的,所以現在把這個足洗一洗。『還入住處』又回到你的住處來,『右脅而臥』就是右脅在下,臥在床上,『重累其足』這個左足放在右足的上面,叫做重累其足,『住光明想』這個右脅而臥,重累其足,也還是你的身體的表現於外的相貌,現在還是說你這個心,你的心做什麼呢?『住光明想』這睡覺的時候,睡眠的時候,心裡面幹什麼?怎麼睡法呢?『住光明想』安住在光明想上面,就是心裡面思惟光明的相貌,譬如說太陽的光明,燈的光明,你心裡面思惟這個光明,叫住光明想,『正念正知』念這個光明想就叫做正念,如果失掉了光明想,有其他的想念,就趕快地要覺悟,要把心收回來,安住在光明想,這其他的想念,就趕快地要覺悟,要把心收回來,安住在光明想,這叫『正知』,『思惟起想』這是第二個,前面是住光明想,這還有第二個想,『思惟起想』,就想,我什麼時候要起來,從床上起來。『巧便而臥』就是這樣地巧便的智慧,臥在床上,這樣子。這是中夜分是這樣子。

  午四、夜後分

  至夜後分,速疾悎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這是第四科,是夜後分,到夜的後分的時候,看這上的意思,這修行人夜間是睡六個鐘頭,如果是晝三時,夜三時那就是睡四個鐘頭,現在這裡是說六個鐘頭。到夜後分的時候呢『速疾悎寤』要趕快地要悎寤,不要睡了,要醒覺過來,『經行宴坐』醒覺來以後還做什麼呢?還是一樣,和初夜的時候一樣,也還是經行或者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還是做這件事。

  已四、常勤修習悎寤瑜伽

  常勤修習悎寤瑜伽者:謂如有一世尊弟子,聽聞悎寤瑜伽法已欲樂修學,便依如

  是悎寤瑜,作如是念,我當成辦佛所聽許悎寤瑜伽,發生樂欲,精進勤劬,超越

  勇猛,勢力發起;勇悍剛決不可制伏,策勵其心,無間相續。

  這是第四科。『常勤修習悎寤瑜伽』這句話怎麼講呢?『謂如有一世尊弟子』就是有這麼一個修行人,他是佛陀的弟子,皈依佛陀的人『聽聞悎寤瑜伽法已』他聽聞佛陀開示他悎寤的瑜伽,這個『悎寤』,就是從睡眠裡面醒過來,不要繼續睡覺了,悎寤了以後就是修止觀叫做瑜伽。他聽聞了佛陀開示的悎寤瑜伽的法門以後,『欲樂修學』他心裡歡喜,歡喜這樣做,依教奉行,『便依如是悎寤瑜伽作如是念』他就隨順佛陀的教導,心裡面這樣念:『我當成辦佛所聽許悎寤瑜伽』我應照辦,要這樣做,佛陀所容許的悎寤瑜伽的方法,要這樣做,『發生樂欲,精進勤劬』那麼對佛說的這個法門,發出來歡喜心,願意這樣做,發了這麼一個願,『精進勤劬』佛說的這個悎寤瑜伽的方法,睡眠不能超過六個小時,其餘的時間要精進地,勤勞地,去修學聖道。『超越勇猛』這個『超越』就是對於現在的自己,對於現在的身、口、意,我現在的身口意,我的思想不滿意,這是一個可慚愧的境界,要超越這個境界,就超越這凡夫境界,我要勇猛地修學聖道,這都是屬於自己的願望。有這樣的勢力,就是發願,你發了這個願意按照佛陀的悎寤瑜伽的方法去做,這個願就是有力量,這個願裡面有精進的意思,不怕辛苦,超越呢?這是你聖道的願望,很勇猛地,這些力量發動自己,發動自己這樣做,學習這個悎寤瑜伽。其實這幾句話,都是願。『勇悍剛決不可制伏』這個『勇悍』也就是勇猛。前面是願,這裡就是行動了,有了實際的行動了,叫做『勇悍』,也就是實際上很勇猛的這樣做了。這個『剛決』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人,他想要得聖道,想要得涅槃,想要得無上菩提,這是非常高尚,非常偉大的一種意願;但是回想自己實在是一個十足的生死凡夫,你能夠成功嗎?但是這個人,這個生死凡夫『剛決』,他不輕視自己,我可以得無上菩提,我可以得聖道,這叫『剛決』就是不輕視自己,不怯弱說這件事太難了,哎呀!這麼高大的偉大的事情我能行嗎?他沒有這種想法,他只是相信我可以,叫做『剛決』,這樣意思。『不可制伏』,就是有什麼困難,你不能障礙他的,有什麼困難,他都是向前勇猛地精進修行,叫『不可制伏』。『策勵其心、無間相續』,當然,這個凡夫就是凡夫,雖然你的意願很強,你也肯這麼做,當然有的時候也有問題,但是他時常地鞭策自己,勉勵自己,鞭策自己這一念心『無間相續』不中斷,相續地努力地修行就是有一些成就,我不滿足,我從欲界定到了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到了色界四禪八定,得了初果了,得了無生法忍了,不知足,繼續向前進,這是『無間相續』,就是這樣地學習佛所說的悎寤瑜伽,這樣意思。《披尋記》的文,你們自己讀一讀。

  辰二、廣辨 分三 己一、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分二午一徵

  此中云何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前邊是略標,簡單地,簡要地說一說。現在第二段廣辨,就更詳細地說明這件事。分三科,第一科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這一段裡面分兩科,第一科是徵。『此中云何於晝日分』前邊這是說到夜間,現在這裡詳細說是白天的時候,『經行宴坐』,怎麼樣地在白天的時候經行又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呢?這是一個問,下邊第二科就是解釋,分五段,第一段晝日。

  午二、釋分五  未一、晝日

  言晝日者:謂從日出時,至日沒時。

  言晝日者:謂從日出的時候到日沒的時候,這就是晝分。

  未二、經行

  言經行者:謂於廣長稱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來相應身業。

  這底下第二科是經行。就是這個修行人,他在很寬廣很長大的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稱其度量』就是合乎他的心願,他所想的,他願意那麼大,這正好,合適相稱的,有這麼大的地方做經行處很滿意地,就在這個地方所『若往若來相應身業』或者從這邊往那邊去,或者回來。這個經行,我們通常說在四方形的地方經行,但是也有的地方經行是直線的來往,也不是圓,也不是方是直線的,就是向後轉,回來經行,這樣子,這也是經行的一種方式。『相應身業』是你身體上行動出來的這個一往一來,這叫做經行。我們欲界的人,這個凡夫的境界,我們在於食知量那一大段文可以看出來,欲界的我們人間的這種人這個身體有很多的問題,你願意坐在那裡是好,但是你坐時間久了,你就腿子不痛也有問題,非要從你走一走,經行幫助你的氣血讓他流通正常,你一直坐在那裡,這氣血瘀結在那裡,就容易有問題,所以非要經行不可。這個是在《成實論》是什麼?上說,如果你不經行,就算是你得定了,你住在禪定裡邊的時間不長,就得要出定,還有這個問題,那就是身體有問題。

  未三、宴坐

  言宴坐者:謂如有一或於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結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

  宴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修行人或者在大床,就是他這個禪凳大一點,或者這個小的繩床,用繩編的這個床或草葉的座,『結加趺坐』結成一個加趺坐;有單加趺,有雙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這就叫做宴坐。

  《披尋記》『結加趺坐等者:結加趺坐有五因緣』,如下文自有解釋,就是在三十卷七頁那裡有解釋,這結加趺坐有五種好處,第一種呢!你結加趺坐這個威儀,容易成就輕安樂,容易引發出來輕安樂,也就是容易得定,這是比其他的威儀,是最殊勝的,當然,你要站在那裡入定也是可以,但是不如結加趺坐。第二個好處呢?這坐在那裡結加趺坐能夠坐很久,其他的威儀不可以,都不如他,其他的威儀很容易就疲倦了,但是這個能經很長的時間不疲倦。第三個好處,結加趺坐這個威儀是外道所沒有的,唯獨佛法裡邊有,這是一個不共的功德,第四個功德,結加趺坐這個威儀特別地殊勝,別人看見了生恭敬心,這也是個好處。第五個,這個結加趺坐,過去的佛,乃至現在的佛,未來的佛,一切佛的弟子,都是讚歎這個坐法,都是學習這個坐法的。這是在三十卷七頁上說的。『若策舉身令其端直,是名端身』這『端身正願』,這端身怎麼講呢?『若策舉身』就是你的心要求自己這個身體端直、端正,是名叫做端身。『由是其心不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你若這樣子身體端正而坐,那麼這惛沈睡眠不來纏擾你,也有這種好處,『若令其心離諂離詐調柔正直,是名正願』,你在那裡坐,你心裡面很誠實地,不是諂曲,不是欺騙人的,在那裡坐,真實是用功修行,不是只是虛有其表來騙人,不是這個意思,是名叫做正願,『由是其心不為外境散動之所纏擾,如理作意相應之念名為背念』你這樣端身正願之後,你的心裡邊不為外邊的色聲香味觸的境界的擾亂,你能夠如理作意地修學止觀是名叫做背念。『背念』這個背字什麼意思呢?『棄背違逆一切黑品故』一切的虛妄分別的心都棄捨了,所以叫做背念。

  未四、障及順障法分三  申一、略標

  所言障者:謂五種蓋。順障法者:謂能引蓋,隨順蓋法。

  前面說是宴坐是這樣意思。這經行宴坐這解釋完了,現在解釋什麼叫做障,什麼叫做順障法,分三科,第一科是略標。

  『所言障者』,是什麼呢?『謂五種蓋』,這五蓋能障礙你修止觀,使令你不得聖道,所以叫做蓋,這個順障法是什麼意思呢?『謂能引蓋』謂能夠引導你,這個蓋就出來了,引導這個蓋出來,障礙你,這個蓋的出現還有一個前方便,前方便引導你,那實在是什麼?當然下邊有講,實在就是不如理作意,你不如理作意,這才有蓋。『隨順蓋法』他這件事隨順那個蓋,幫助那個蓋出現來障礙你不能用功,所以叫做隨順蓋,這叫做順障法。這是略標。下面第二科解釋,隨釋,分兩科,第一科先解釋這個五蓋,先是徵。

  申二、隨釋分二酉一、五蓋分二 戍一、徵

  云何五蓋?

  怎麼叫做五蓋呢?

  戊二、釋

  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及以疑蓋。

  就是這五蓋,這五蓋在前面三摩呬多地有講過。

  酉二、順障法分二 戍一、徵

  云何順障法?

  這下面就是第二科,解釋這個順障法。第一科徵,怎麼叫做順障法呢?第二科解釋。

  戍二、釋

  謂淨妙相、瞋恚相、黑闇相、親屬國土不死尋思、追憶昔時笑戲喜樂承事隨念及

  以三世或於三世非理法思。

  『謂淨妙相、瞋恚相、黑闇相、親屬國土不死尋思』這就是順障法。就是你這個貪欲蓋,有所貪欲的淨妙相,這淨妙相一出現了的時候,你這貪欲心就來了,淨妙相出現的時候,先有個不如理作意,那麼就是取相,取隨好,這貪欲心就來了,這個是順障法,這個瞋恚的相,你不高興的境界出現了的時候,你這個瞋恚心就來了。還有黑闇相,就是你昏沈睡眠的順障法。這個掉舉惡作是什麼為他順障法呢?是親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這是他的一個順障法,這前面也都是講過,『追憶昔時笑戲喜樂承事隨念』,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現在再回想以前的事情,以前那些如意的,彼此的笑、戲,還有這些喜樂的事情,『承事』給你,照顧你的什麼什麼事情,『隨念』隨念昔時笑戲喜樂承事的事情。『及以三世或於三世非理法思』這個戲笑喜樂的事情,就是那個掉舉的前方便,掉舉的順障法,『及以三世或於三世非理法思』這個就是疑蓋,就是過去世、未來世,我於過去世為曾有耶?為曾無耶?我於未來世曾有?曾無?乃至現在種種這些疑惑的事情,或於過去現在,未來『非理』不合道理的這些分別心,這都叫做疑,疑蓋,或者不相信因果這些事情。

  未五、淨修其心分二 申一、由法增上分二 酉一、釋分二 戍一、別顯分二  亥一、於經行時分二 天一問

  問:於經行時從幾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從彼淨修其心?

  這是前面第四科障及順障法解釋完了,現在第五科解釋這個淨修其心。分兩科,第一科是由法增上,就是法的力量使令我能用功修行。這是這一科,分兩科,第一科是解釋,又分兩科,第一科是別顯,又分兩科,第一科是於經行的時候,先問。

  『於經行時從幾障法淨修其心?』說這個修行人這個時候沒有坐,他是在那個經行的地方在來往這樣經行的時候,從幾個障,從那裡面來淨修其心,來解脫這個障呢?這是一個問題。『云何從』彼淨修其心?』怎麼,什麼方法來清淨自己的心呢?這是又一個問,下邊第二科是回答,分三科,第一科總標所從。

  答:從惛沈睡眠蓋及能引惛沈睡眠障法,淨修其心。

  第一個問題是從幾個障?就是從惛沈睡眠蓋,這是一個障,還有一個就是:能引導你惛沈睡眠障法,就是這個;從這裡,從這個蓋來淨修你的心,來清淨你的心。這是總標所從。下邊第二科別修方便,就是回答『云何從彼淨修其心』回答這個問題,分三科,第一科是取光明相。

  地二、別修方便分三 玄一、取光明相

  為除彼故,於光明相善巧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達,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

  ,或於屏處,或於露處往返經行。於經行時隨一種淨妙境界,極善示現勸導讚勵

  慶慰其心。謂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捨或復念天。

  『為除彼故』就是這個修行人為了除滅惛沈睡眠蓋,『於光明相巧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達』心裡面思惟這個光明相的時候,你能夠善巧,『善巧』就是智慧,用智慧取光明相,你能夠『精懇』,就是很誠懇地,就是很專心地這樣做,善取善思善了善達,這光明相,就能破除去惛沈睡眠蓋了。

  《披尋記》『於光明相善巧精懇等者:三摩呬多地說:光明有三種:一是治闇的光明』就是太陽的光明,月亮、星辰、燈的光明,日、月、燈的光明能破除黑闇,這是治闇的光明,『二法光明』法光明就是佛法,佛的法語、經論上的法語,你能夠聽聞了經論上的法語,然後內心裡面專精思惟,然後加以修,禪定裡面去修止觀了,就是聞思修,從聞思修得到的正念,聞思修是智慧,智慧和正念相應的時候,這叫做法光明,如果只是法,你沒能聞思修,你心裡面沒有法光明,我們只是念經,念經的文句,而沒能夠去專精思惟,也沒能在禪定裡面去修止觀,那麼這法光明小小,小小有一點,就是文句有那麼一點,所以,我們…你不學習佛法,你不學習經論,根本也不讀經,那麼你心裡面沒有法光明。若是,只是讀經的文句,讀這麼一遍、兩遍,而沒有思修,也沒有思惟,也沒有禪定的止觀的修行,那也就算是修行吧!就是這樣子境界。

  現在說這個法光明呢!就是有聞、有思、有修,你在你心裡面就有了光明。那麼這件事當然是要你自己在佛法裡要努力的,你要努力才能有這種境界,你如果是心裡頭很高,我不到佛學院裡學,我自己學,也可能是自己學了,也可能睡大覺,也可能沒有學,那麼就是心裡沒有法光明。

  現在這裡是說於光明相,你能夠學習,成就了聞思修的智慧,而有正念,把這光明顯現在心裡面,這叫做法光明。

  『三、依身光明』這身體有發出光明來,這是欲界天、色界天的眾生,他們的身體會發出光明,我們人間的人要靠這個太陽、日、月、燈的光明,不然的話不行。『此應準知』這三摩呬多地說到這三種光明,這裡說是光明相,應該準照前面三摩呬多地說的,就可以知道了,準照那邊可以知道。這上面也有加以解釋如理作意相應,叫做善巧,如理作意就是智慧了,智慧是很好的,是一個特別好的東西,叫善巧。『無倒無間殷重加行,是名精懇』你沒有錯誤、沒有顛倒、沒有錯誤,而且不間斷,殷重是專一地,很誠懇、很認真地,這樣努力地修行就叫做精懇,這個法光明,實在就是修行,你努力這樣修行叫做精懇。這個『精』是純淨的意思,心裡面沒有其他的污染。『取多光明為所緣境,及於彼相如理思惟,是名善取善思』取多光明,你心裡面取來很多的光明,或者你用太陽的光明,或者燈的光明,你心裡面用這個念的力量,把這光明取來了顯現在心裡面,『為所緣境』,作你心的所緣境,你心裡面緣念這個光明,『及於彼相如理思惟』如理地去思惟,因為你若如理思惟就是數數地去念,去智慧地觀察,如果你不這樣做,這光明就沒有,就失掉了,所以你要這樣做,是名叫做善取善思,取來以後,心裡面數數地思惟觀察,『依法光明了達諸法,是名善了善達』這善了善達指法光明說,前邊那個善取善思指日月燈的光明說的,法光明呢,就是依這個法光明了達諸法,我們要靠佛菩薩的法語才能知道一切法是苦、空、無常、無我的,是畢竟空,才知道這件事,是依法光明,了達諸法實相,是名叫善了善達。

  這就是解釋『於光明相、善巧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達。』這樣子來破這個惛沈睡眠蓋。

  『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於屏處,或於露處,往返經行』『以有明俱心』就是有法光明和你心在一起同生住滅,『及有光俱心』就是太陽的光明或者燈的光明和你心在一起,能所相應了,叫光俱心,『或於屏處』,或者是在隱密的地方,或者在顯露的地方往返經行,你心裡面有明俱心,有光俱心,你在一個地方往返經行,這樣子就把惛沈睡破除去了,這個辦法比較好,的確是好,其他的辦法是暫時地可以。

  『於經行時,隨緣一種淨妙境界極善示現』在這個屏處,或者是顯露的地方,在那裡經行的時候,『隨緣一種淨妙境界』隨你自己的歡喜,你願意取日月燈的光明,你願意取佛法的法的光明,就是四念處,這是光明,三十七道品的光明,諸法實相就是光明,乃至經文也是光明,經上這個文句也都是光明,『隨緣一種清淨微妙的境界』,『極善示現』就是把這個光明顯現在心裡面,就叫做善,這『極善』呢,就特別地圓滿了,如果你對於這個法義的學習,學習地一知半解,但是也把它顯現在心裡面,也好過其他的貪瞋痴的妄想,也算是好,但是,還是不太好,所以這個『極善』就是法義的通達很圓滿,能把它顯現在心裡面,那就叫做極善示現。但是我們…我感覺到我們有一種什麼問題呢?也可能是有一點歡喜,願意學習佛法,但是把書本合起來了,心裡面沒有,心裡面沒能夠『示現』、『極善示現』,沒有善的示現,便不能極善示現,都忘掉了,還是一樣的,還是原來的舊家風,隨時地貪瞋痴活動,不能改變自己,這是個問題。

  我們平常說佛法興盛了,怎麼叫做佛法興盛?怎麼叫做佛法衰敗,就是這樣子嘛!就在這句話就看出來了,心裡面完全沒有佛法,心裡面就是…雖然穿上了出家人的衣服,也可能,會能寫文章,也能講經說法,但是心裡面沒有佛法,這叫做佛法衰敗。不是說做法會的時候,很多人來參加,佛法就興盛,不是這個不是的。若是你能夠努力,在寂靜處,那怕有二個人、三個人都好,你能夠『極善示現』,你心裡面有佛法、有聞思修,這就是佛法興盛。

  我最近聽一個法師說幾句話,如果是;或者是佛學院,或者不是佛學院,其實都是佛學院,只要寺廟就是佛學院,或者是一個比丘或者比丘尼,或者優婆塞、優婆夷也在內,他能夠努力地學習佛法,在聞思修上有成就,然後他就去弘揚佛法,這一個有成就的人,他能夠去引導有十個人去學習佛法了,也很好。就不是十個人、五個人,也很好。但是這個人就是要有點成就,你在聞思修上要有成就,你就會做這件事,如果完全聞思修沒有成就的話,你能去引導別人學習佛法嗎?我看就算是有一點作為,也不見得是佛法。我聽見那個人說,他指出家人說的。就是,在佛學院裡面能夠成就了一個,或者兩個,或者多少個,而這一個人出去,能弘揚佛法、能教化十個人,就很好很好了。我一聽,這話也有道理,用這樣來計算,用這個方法來計算,那麼這就表示,那當然這個人是贊成辦佛學院,他說出這麼一個也很實惠的說法,也很實惠的。

  我曾經說過這個話,佛陀說的法,非常實際,非常地真實地,不是虛偽的,你一定要心裡面清淨,那才是佛法的真義所在,不是表面上的事情。所以,這個說『示現』,『極善示現』,這示現是什麼?不是表現在外邊給別人看,不是這個意思。你心裡面要有佛法出現,這叫『示現』,這示現是這個意思。

  『勸導讚勵慶慰其心』這裡又有『勸導』、『讚勵』、『慶慰』這三個字『謂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捨或復念天』前面說這個法光明,當然這是深一層的修止觀了,修四念處,觀一切法無我,『於無我法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當然,這是深一層的修行的事情,『謂或念佛』這個底下有深也有淺了。說這個人你讓他修諸法實相觀,修無我觀修不來,但是可以念佛,念佛行,這個念佛我看還不是念佛的名號,念佛名號也好啦!也是好,但這兒上說是念佛的功德。或者是『念法』,這以前我們講過,念法呢,就是『法是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這一共是七樣』,這叫做念法。這念法有什麼好處?你對佛法的信心會加強了,對於修學聖道,能夠得聖道這件事,信心加強,如果你不念法,你不知道。

  這是出在《法蘊足論》但是《大智度論》裡面有一段也提到這件事。這上面說『現見』你現在於苦集滅道,也就是四念處,你修四念處觀,你現在就能得聖道,不是將來得聖道,不是的,就是現在,你現在作如是觀,你現在就能得聖道,這樣的意思。譬如說現在有人罵我,我心裡面就憤怒了,我們平常是這樣子,但是你現在用佛法立刻地作苦、空、無常、無我的去觀去,立刻地就沒有煩惱,你看,這不是現見嗎?這個就是現見。

  所以這個念法應該學習這七樣,這七樣常常學習這樣觀察。

  『或僧』念僧,念僧怎麼念僧?就是念得道的聖人,不是凡夫僧,凡夫僧有什麼好念的呀?所以我們要常常念僧才知道我是凡夫僧生慚愧心,你如果不念這老是念是是非非的事情,就不會有進步嘛!而這個道心也不容易堅固。你若念佛念法念僧的時候,同時把自己的道心也堅強起來,不會因為你說一句話我就退道心,不會有這種事情的,所以這念僧,念什麼?念這個出家人有戒定慧、有解脫、解脫知見,有五分法身,這是聖人,這是聖僧,念僧。

  還有『念戒』,這個戒是定慧的根本。『或捨』或是念捨,念捨是什麼?是慈悲,用慈悲心同情別人的困難,而能幫助他解決困難這叫『捨』捨你的身力,去幫助別人,或者是你的心力,你有智慧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或者是你有財富幫助別人解決困難,這叫做捨。『或復念天』,念這天上的人,為什麼他們生天了呢?說前生是佛教徒,他有信、戒、聞、捨、慧,他栽培這個善法了,所以他生到天上去了,這是念有因就有果,而我現在也有信戒聞捨慧,這樣子也會勉勵自己。這文就是,前面是說『於法光明善巧精懇,有明的俱心,有光的俱心,你能這樣子用功,你就會破除去惛沈睡眠蓋,即能引惛沈睡眠蓋的障法,使令心清淨或者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也會有這種作用,也能破除去│惛沈睡眠蓋及順障法,淨修其心,也有這種作用,是這樣意思。』

  亥二│聞思正法二  黃一│舉正法

  或於宣說惛沈睡眠過患相應所有正法

  前面第一是取光明相,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也是光明,現在這底下第二個方法,破除去惛沈睡眠蓋,就是聞思正法,分兩科,第一科舉這個,什麼叫做正法?『或於宣說』,或者是你對於佛所宣說的惛沈睡眠過患相應的所有正法,這一段經是宣說惛沈睡眠蓋的過患的這樣正法。於此法中,為除彼故,以無量門、訶責毀呰惛沈睡眠所有過失。

  在這一段經文裡邊,佛陀的、慈悲的意思,『為除彼故』,破除去這個惛沈睡眠,修行人、初開始靜坐的人腿疼,他不惛沈睡眠,他不這樣子,因為痛,他心裡不會惛沈,等到這個腿不痛了,做了幾個鐘頭也不痛了,這個時候開始惛沈睡眠,這修行啊,這事實如此,就是這樣,那麼現在有這個問題,怎麼辦呢?佛陀給你想個辦法破除去,前面是修法光明,現在這下面是要你念經,看這個經,『為除彼故,以無量門』這一段經文是說什麼話呢?佛用無量門,就是無量,很多的立場,從這個立場,從另一個立場,來喝斥毀呰惛沈睡眠的過失。說它的錯誤,毀呰。以無量門,稱揚讚歎惛沈睡眠永斷功德。

  破除去惛沈睡眠,它有什麼什麼好處,讚歎這個功德,這一段經文是什麼經文呢?就是:所謂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身、方廣、希法,及以論義。就是十二分教,這十二分教關於說這一段的,破除惛沈,說這惛沈睡眠的過失,讚歎斷除去惛沈睡眠的功德的這一段經文。

  黃二│習聞思

  為除彼故,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以大音聲

  前面是舉出這個正法,就是十二分教,現在第二科是習聞思,前面舉正法、習聞思、學習聞思,這兩個方法,『為除彼故』,這個修行人啊,為了破除去惛沈睡眠的原因,於此十二分教的正法,聽聞受持,聽別人講解,而自己把這個文背下來,聽聞受持。

  若讀,若誦,為他開示、思惟其義

  因為自己惛沈嘛,所以你經行的時候,或者坐在那裡讀的時候,音聲大一點,讀這一段文,然後誦,就把這個文句背起來,『為他開示』也可以為別人去講解這個道理『思惟其義』,前面還算是聞所成慧,現在這思惟其義,思惟這個說它的過患,說它的功德的道理,『稱量觀察』,就是如其,如其量,你不能自己虛妄分別,不可以,要如佛所說的那個義的量,去觀察思惟,那麼這是聞思,這個觀察還是屬於思慧,而不是修慧,這是第一科舉正法,第二科習聞思,這一科是聞思正法,現在第三科,觀方隅等。

  玄三│觀方隅等

  或觀方隅,或瞻星月諸宿道度,或以冰水、洗灑面目

  或者是這個有惛沈睡眠蓋的這個人,或者觀方隅,就是離開了坐,離開了你靜坐的地方,出來看一看東南西北,叫做方,四方,隅,就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四,『或瞻星月』,仰望,看看星辰、看看月亮,這也就是說白天你不惛沈睡眠嘛,你夜間靜坐的時候,又惛沈睡眠,所以看看這星月,『諸宿道度』就是這些星辰,是他的道路,他的度數、多少度、多少度,或以冷水洗灑面目』,或者你這惛沈睡眠的時候,有這個蓋的時候,用冷水澆澆頭、洗洗面,也會破除去這個惛沈睡眠蓋,下面第三科結明對治。

  地三│結明對治

  由是惛沈睡眠纏蓋,未生不生,已生除遣

  由於前這幾個方法,一個取光明相,一個聞思正法,一個觀方隅等,這三個方法,你的這個惛沈睡眠蓋,原來沒有生的,就不會生,若已經生出來的,就排遣出去了。

  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這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啊,從這個順障法啊!清淨你的心,使令心得清淨,就不惛沈,也不睡眠,你就可以修止觀了。

【卷二十四】: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