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云寺佛学院妙境长老用两年多时间详细讲解了《瑜伽師地論》,今后我们将陆续发布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


卷二十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瑜伽師地論讲解

【卷二十二】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上一页

  已三、六異門 午一、引教 未一、根本 申一、標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

  前面第一科是辨,第二科是虧滿十,現在是第三科六異門,有六種異門,分兩科,第一科是引教,引佛說的話;第二科就加以解釋,這引教裡面分六科,六個異門,第一科是根本,分兩科,第一科是標,『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說有的地方佛宣說這個尸羅這個戒,名字叫根本。

  申二、證

  如伽他說:

  若善住根本,其心便寂靜。

  若是這個比丘能安住在根本上面,他的心就會寂靜而不浮動。

  因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

  這裡面若是聖見相應,惡見就不相應,若惡見相應呢,聖見就不相應;現在說善住根本,其心便寂靜,那就是聖見相應、惡見不相應了。

  《披尋記》『因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者:謂因聖見相應、惡見就不相應故,後證無作究竟涅槃,叫做心寂靜應知。』就是最後成功了。這個地方說到根本,只是把名字標出來,這個第二科偈頌是引證,是證,『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這是標,『如伽他說:』這是引證,是證,下邊長行的文就解釋什麼叫根本,那文在後邊,這是第一個名為根本。

  未二、莊嚴具行 申一、標 申二、證

  現在第二個叫莊嚴具,分二科,第一科標,第二科證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莊嚴具。如伽他說:

  苾芻苾芻尼、戒莊嚴圓滿,

  用戒來莊嚴自己,這是最圓滿的功德,

  於不善能捨,於善能修習,

  什麼叫做莊嚴呢?就是不善的惡法能棄捨,善的善法,沒有過失、有功德的事情,你能修習,這就叫做莊嚴,這就叫做戒莊嚴圓滿。

  下面第三科塗香,分二科,第一科標第二科證。

  未三、塗香 申一、標 申二、證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塗香。如伽他說:

  苾芻苾芻尼、戒塗香圓滿;於不善能捨,於善能修習

  這香塗在你的身上,這是標,下面如伽他說是證。苾芻苾芻尼、戒塗香是圓滿的;於不善能捨,於善能修習,這叫做戒塗香。

  未四、熏香 申一、標 申二、證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熏香,

  這第四科就是熏香第一科是標,第二科證,

  如伽他說:

  阿難有香類,順風善能熏;逆風亦能熏,順逆熏亦爾,

  『阿難』佛招呼阿難說:有香類,這香有種種類,現在這一種類的香,『順風善能熏』順風,這香能夠熏過去,有的香,逆風也能熏,你看這是厲害,風吹不走,你這香氣他吹不走,他也能令你香,『順逆熏亦爾』有的香順風也能熏,逆風也能熏,這是更厲害,那麼這就叫做熏香。

  未五、妙行 申一、標 申二、證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妙行。

  用這個名字來讚歎這個戒。

  如伽他說:

  身妙行能感,可愛諸異熟;

  你這個身體,能夠修有意義的善行,將來能感到,能成就,可愛的果報。

  於現法當來

  得到可愛的果報,什麼時候得到呢?於現法,現在這一生裡面就能得到,或者是『當來』,來生才能得到,分這麼兩個階段。

  語妙行亦爾

  身妙行這樣子,語妙行也是,你說這樣的好話,或者現在就能得到好的,可愛的果報,或者是將來就得到可愛的果報,這就前面那個講到業雜染,那個地方說到,說到你,這個得滅盡定的人,他從定裡出來,你供養他,你就能得現報。你母親不信佛法,有種種過失,你能夠誠意地轉變你母親的思想,使令他相信三寶,你也能得現報,前面說過。供養佛也是,供養這個初果須陀洹也是能,當然是這些得滅盡定的大阿羅漢,也能得現報。不過,這個《大毘婆娑論》上說出一件事來,但是也是有個條件,你不要障礙別人的布施,你沒有這樣的過失的話,你都能得現報,你若有這種過失,就不能得現報了。

  《披尋記》『身妙行能感可愛諸異熟於現法當來者:謂身妙行,能感可愛異熟。若順現受,名於現法;順生受等,名於當來。有尋有伺地說:諸善業亦由事重受現法果故。』那就是對於父母,你有特別的善業,也是得現報,對三寶,對三寶裡面也特別有什麼善業,也容易得現報。

  未六、律儀 申一、標 申二、證 酉一、伽他

  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律儀。

  這是第六科,一共六個異門現在是第六、分第一科是標,第二科是證。『有處世尊宣說尸羅,叫做律儀』怎麼知道呢?

  如伽他說:

  諸有惠施主,具戒住律儀;有阿笈摩見,及有果正見。

  『諸有惠施主』這個能惠施的這個人,他具足了戒,安住在律儀上面,就是戒,但是這個人還有阿笈摩見,及有果正見,還有這個功德,那麼他的律儀就具足了。

  《披尋記》『有阿笈摩見及有果正見者:此中阿笈摩見,謂法住智』這『阿笈摩』,以前講過,舊的翻譯叫阿含,新的翻譯叫阿笈摩,翻到中國話,翻個『傳』這『阿笈摩』翻中國語翻個『傳』,就是三世諸佛輾轉傳來的聖教,所以叫做『傳』。『謂法住智』這個阿笈摩見是什麼呢?就指法住智說的,『及果正見』,就是這兩種見。『謂真實智應知』這個真實智應該是指果正見說,現在下面:『法住智者:謂如佛施設開示無倒而知』這個法住智和涅槃智就是,什麼叫做法住智呢?就是,你沒得聖道,你還在凡夫的境界,你聽聞了佛法,由聞思修的智慧,能通達生死的緣起、涅槃的緣起,你能知道,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這就叫法住智。這個『法住』;法有生死法,有涅槃法,苦集二諦是生死的緣起,滅道二諦是涅槃的緣起,這都叫做法住,你通達這個法住的智慧,就叫做法住智,但是這個是通於聞思修的,這個真實的智慧呢?就是聖人了,你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那個無我、無我所的無分別智,那是叫做真實的智慧,那個智慧,不可破壞的,是成功了的。這個是諸有惠施主,具戒住律儀,他還有阿笈摩見,就是有法住智,還有果正見,有真實的智慧,這個律儀就圓滿了。

  酉一、長行

  前面這個是伽他,下面是長行

  復有說言: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律儀,乃至廣說。

  像前面那六大段,是這樣意思。

  午二、釋名 未一、根本 申一、問

  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

  前面是標出來,這有六門,下邊一一地解釋,分六科,第一科先解釋這根本,分二科,第一科問。什麼因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根本呢?什麼理由呢?下面第二科解釋。解釋裡面分四科,第一科是標義。

  申二、答 酉一、標義

  答:能建立義能任持義,是根本義。

  這個根本用這兩個意思來解釋,這是標義,下面解釋原因。

  酉二、釋因

  由此尸羅建立任持一切世間及出世間,能引無罪最勝第一快樂功德,令生令證,是故尸羅說名根本。

  『由此尸羅』尸羅名為根本的道理在那裡呢?『由此尸羅』由於你受了戒,你能夠受戒,持戒清淨,他就會建立一切世間及出世間的功德,能任持一切世間及出世間的功德,所以叫做根本。怎麼叫做建立呢?『能引無罪最勝第一快樂功德令生令證。』這個建立,就是能引的意思,原來沒有,現在有了,出現了,叫做建立,原來這個地方沒有房子,現在有因緣把房子造起來了,這叫做建立,建立就是能引,也就是能生的意思;能夠引發出來沒有罪過,沒有過失,而有功德,最殊勝的功德,最第一的功德,令你得到快樂的果報的功德,『令生』就是原來沒有,現在有了叫『令生』,有了以後能夠任持不失掉,『任持』就是不失掉,那到什麼時候不失掉呢?就是『證』你得聖道了,你成就的功德永久不失掉。這樣說呢!初果以後的功德,叫做『證』,以前,煖頂忍世第一叫做『生』,這是有這個差別。『是故尸羅說名根本』這個根本是這樣意思,能建立、能任持,叫做根本。這是第二科釋因,下面第三科喻成。

  酉三、喻成

  譬如大地,

  譬如某某居住的大地,

  能建立任持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令生令長。

  這個一切的藥草卉木叢林,都在這個大地上建立,就是大地能生出來一切草木,能生,沒有而有叫生,有了以後還繼續增長,那就是表示任持的意思。

  酉四、指前

  如是尸羅,如前廣說。

  這就是那個大地就是譬喻你受的戒法。說這個大地的震動,地震把這大地破壞了,這就表示這個世界上的人持戒不清淨的關係。『如是尸羅,如前廣說』,這個大地就譬喻這個尸羅,就譬喻戒,像前面解釋過了,用那六大段解釋了,這是解釋這個根本,解釋完了。

  未二莊嚴具 申一、問

  下面第二科解釋莊嚴具

  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莊嚴具?

  這是第一科問,下面第二科回答,分二科,第一科解釋,分二科,先舉餘世間。

  申二、答 酉一、釋 戍一、舉餘世間

  答:諸餘世間、耳環、指環,腕釧臂釧,及以寶印金銀鬘等,妙莊嚴具。若有成就幼稚黑髮少年盛壯,姝妙形色,而服飾之,少增妙好,

  『諸餘世間』,就是一般的社會上的大眾,這個社會上的人戴著耳環、耳上戴個環,指上戴一個環,或者是腕上有個釧或者是臂也有個釧,這個莊嚴具,及以寶印和金銀鬘等,用金銀做的鬘,用寶做的印,這也都是莊嚴具,妙莊嚴具,這都是很好的莊嚴具。若有成就幼稚黑髮少年假設這個人現在他成就了幼稚。就是小孩的時候,頭髮黑沒有白,這個少年人,是盛壯的時候,姝妙的形色,『而服飾之』,這樣的人,他這樣的形色,微妙的形色,成就沒有失掉的時候,他服飾這樣的莊嚴具,『少增妙好』,他若戴上耳環指環這些莊嚴具的時候,少少地能增加了多少妙好,這個莊嚴具會有這個作用。

  非有成就朽老衰邁、齒落髮白、年逾八十或九十者而服飾之,當有妙好。

  『非有成就』就是沒有成就,他沒有成就那麼多的盛壯、姝妙的形色,他現在成就了什麼了呢?成就了朽老,這個人身體朽了、老了、衰邁了、年紀大了,齒也落了,頭髮也白了,年紀都超過八十歲或九十歲了的人,『而服飾之,當有妙好』說這麼大年歲的人,戴上一個耳環、指環等,當有妙好,也還是不是那麼莊嚴。這個人不是成就了朽老衰邁的人,戴上這莊嚴具,會增加了幾分的好,不是的,

  唯除俳戲,令眾歡笑。

  不過另外有個例外,就是年紀大了的人,他也戴上耳環,戴上這個那個,戴上莊嚴具,但是,這是一個俳戲,就是唱戲的人,他若這樣戴上莊嚴具呢!令大眾會歡笑,這是有一點特別。

  若遭病苦、財貨匱乏,親戚喪亡,當爾服之,亦無妙好。

  說是這個人,他現在正遇見有病苦的時候,財貨匱乏,沒有財貨,親戚喪亡了,當爾服之,亦無,也是沒有妙好。也是不行。

  這是說餘世間的事情,這些莊嚴具的事情。

  戍二、顯戒殊勝 酉二、結

  戒莊嚴具,於一切類,於一切時,若有服者,皆為妙好。是故尸羅名莊嚴具。

  這是第二科顯戒殊勝。佛法裡面,佛陀的慈悲智慧,為我們制訂的這個戒,也是一種莊嚴具,但是這個莊嚴具還是特別的,『於一切類』不管你是年輕人,是中年人,是老年人,在一切時,你戴上這個莊嚴具的時候,都是莊嚴的,你老年人戴上這個莊嚴具,你能持戒清淨也是莊嚴,乃至子孩子持戒清淨也是莊嚴。是故尸羅名莊嚴具。

  未三、塗香 申一、問

  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塗香?

  這是第三科叫做塗香,分兩科,第一科問。第二科是回答,回答裡邊分兩科,第一科解釋,又分兩科,第一科是顯因。

  申二、答 酉一、釋 戍一、顯因

  答:由此所受清淨無罪妙善尸羅,能正除遣一切所受惡戒為因身心熱惱。

  由於這個所秉受的清淨沒有污染、沒有罪過,特別好的這個戒,你秉受這個戒法,秉受這個戒法有什麼好處呢?能正除遣,能夠正除遣,非常地恰到好處,能夠除遣,消除去,所受惡戒的,或者殺生為職業的,以盜、殺盜淫妄,以這些為職業的,為因,身心熱惱;你若做這些有罪過的事情,你身心有熱惱,苦惱,你若是受了佛所制定的戒呢!就把這一切的熱惱消除了,使令你清涼。說這個塗香有這種好處。這下邊說個譬喻。

  戍二、舉喻 酉二、結

  譬如最極炎熾熱時,塗栴檀龍腦香等,一切鬱蒸皆得除滅。

  『譬如最極炎熾熱時』,塗以栴檀香、龍腦香等;那個最極炎熱的時候,你塗上這個香呢,一切的鬱蒸皆得除滅,那些熱惱的事情都除滅了。

  是故尸羅,說名塗香。

  未四、熏香 申一、問

  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薰香?

  這第四科,分兩科,第一科間。第二科回答,分兩科,第一科解釋,第一個顯因。

  申二、答 酉一、釋 戍一、顯因

  答: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諸方域,妙善稱譽聲頌普聞。

  受了戒以後,他能具足地安住在清淨戒上的人,這個補特伽羅這個人,『諸方域』普遍到一切,不管東南西北各地方,『妙善稱譽』有很好很好的讚歎,讚歎他『聲頌普聞』,讚歎他的『聲』,『頌』者也是讚歎,讚歎他的聲音,是普遍到諸方域,都聽到他了,說某某善男子、善女人能持戒清淨、讚歎他。這是顯因。

  戍二、舉喻 酉二、結

  下面第二科舉個譬喻

  譬如種種根莖香等,

  各式各樣的有香,根也香莖也香各式各樣的香,

  隨風飄颺

  隨著這個風吹來了,就飄到各地方遍諸方所,

  悅意芬馥,周流彌遴,

  越來越遠,到各地方都聽到聞到香。說是這個善男子若持戒,這個戒香也周流到各地方去大家都知道

  是故尸羅,名為熏香。

  未五、妙行 申一、問

  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妙行?

  這是第五科,分兩科,第一科問

  申二、答

  第二科回答

  答:申此尸羅清淨善行,能趣妙樂,往妙天趣、向妙安隱,故名妙行。

  由於這個戒法它是清淨無垢,是有功德的善行,你若能夠具足這個功德的時候,『能趣妙樂』能夠往生到安樂的地方去,這『趣』從此至彼叫『趣』,你若持戒清淨就能到安樂的地方法,所以叫做『妙行』,這『行』就是能到另一個地方去叫『行』。『往妙天趣』這地方,指出來一個地方,前面說能趣妙樂的地方,『妙樂』是什麼地方呢?就是能到天上去,『往妙天趣』,『向妙安隱』能對向到特別安隱的地方去,沒有苦惱那個地方,你到那個地方去,就不到三惡道苦惱的地方去了,所以叫做『妙行』。

  未六、律儀 申一、問

  問:何緣世尊宣說尸羅,名為律儀?

  什麼理由呢?這是問

  申二、答

  下面第二科答

  答:由此尸羅清淨善法,是防護性,是息除相、是遠離體,故名律儀。

  《披尋記》『是防護性等者:性能防護惡不善法』你若持了戒的時候,不犯戒他就能保護你了,不受惡不善法的侵略,不受他的壓迫,不受他的逼迫,這就叫做防護,保護你的安全,若惡不善法未,就使令你不安全了。『名防護性』。『止息不善業道』怎麼叫做息除相呢?因為你若持戒了的話,就停止了不善業道,這不善業就停下來了,這些罪過的事情就停下來,『不善業道所生的諸不善業』,都停下來了,『名叫息除相』,怎麼叫做遠離體呢?是防護性、是息除相,是遠離體,怎麼叫做遠離體呢?『棄捨不律儀思與信等,五善根俱行,名遠離體』因為你若是能夠持戒清淨,就棄捨了不律儀的這個行動。這個『思』就是受想行的那個『行』,這個不律儀的行都棄捨了,與信等五善根俱行,你這個戒法,持戒清淨,清淨裡面和信進念定慧的這五種善根,在一起活動,所以叫做遠離體,遠離了惡法,而本身是清淨功德莊嚴的,這叫做遠離體。

  TAPE 256

  已四、三淨田 午一、標

  又戒律儀有三種觀清淨因相

  在二道資糧這一大科裡面的廣辨一共十一科,第一科是戒律儀,這裡面戒律儀裡面分三科,第一科徵,第二科嗢柁南頌,第三科長行釋,長行釋裡面分二科,第一科是釋一切種,分五科,第一科是辨,第二科是虧滿十,第三科是六異門。現在是第四科│三淨,三淨裡面分四科,第一科是│標『又戒律儀』前面這一大段文裡面說到律儀戒事情,現在這裡『有三種觀』,它能夠使令戒律儀得清淨,這三種觀察的方法是清淨的因,就是持戒能得清淨,因觀而得清淨,所以這個觀叫做清淨因,這三種觀的相貌,就是清淨的因相有三種觀

  午二、徵

  何等為三

  這是第二科是徵,下面第三科就是列出來這三種觀察的相貌。

  午三、列

  一、觀身業。二、觀語業。三、觀意業。

  下面第四科是解釋這三種相貌,第一科是│辨相,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午四、釋 未一、辨相 申一、徵

  云何觀察如是諸業令戒律儀皆得清淨

  怎麼樣觀察如是諸業,就是身口意三業,使令我們所守護的戒律儀皆得清淨而不違犯,這是徵,下面第二科是辨,就是加以說明,分二科,第一科是觀身語業,這意業是第二科,下面,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舉身業又分二科,第一

  科是辨,又分二科,第一科是於現未世,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觀察。

  申二、辨 酉一、現身語業 戊一、舉身語業 亥一、辨 天一、於現未世 地一、觀察

  謂希當造及欲正造身作業時,如是觀察

  這個觀察是這樣觀察,就是說你這位修行人,你自己有意的『當造』我將來要採取這樣的行動,『及欲現造』這個欲就是我想要現在就要做這種事情,這個當造和正造就是現在和將來,是『身作業時』就是在我們的身採取行動的時候,你採取行動的時候,『如是觀察』你先要在你心裡面作如是觀,怎麼觀呢?

  我此身業為能自損及以損他是不善性

  我現在由我的這個身體發出來的行動是能夠損害自己,對自己有傷害『及以損他』也能傷害他人,是自他兩不利,這樣的事情是不善行,是有罪過的。

  能生眾苦

  它有力量能發生很多的苦惱。

  招苦異熟

  將來能招感來苦惱的果報,這是一個觀察、觀察你的身業是這樣子

  為不自損亦不損他

  這是第二個觀察,我這樣的行動,對自己沒有傷害,對他人也沒有傷害,這是有功德的事情,『是具善性』。

  能生諸樂

  它有能力,能夠顯現出來安樂的事情、安樂的果報

  招樂異熟

  現在有能力生諸樂,將來呢,樂的果報就出現了,招樂異熟

  地二、清淨

  如是觀己。

  前面這是觀察,下面第二科是清淨,『如是現已』這樣觀察了以後

  若自了知我此身業,自損損他

  若自己知道我現在這個身體的行動,我的行動有自損有損他。

  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即於此業,攝斂不作。

  那就對於想要做的這件事,馬上的收回來,這個心不要動,不要動這種有罪過的念頭,不要有這種行動,就把這件事收回來,不做這件事。

  亦不與便

  這個便字就是沒有障礙的意思,很順利的做這件事,現在因為這件事有罪過『不與』不要給它方便,就是不要做這件事。

  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有一個前方便,而後才有正式的行動,現在這個前方便就停下來,不給它前方便。

  若自了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是其善性,餘如前說

  就是能生諸樂招樂異熟的話即於此業,而不攝斂,那麼這個行動,這件事,你不要停下來。

  造作與便

  要立刻的採取行動給它方便,給它一個前方便,叫它順利的成就,這就叫做清淨,就是惡不可以做,善才可以做,就是將來的和現在的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先做如是觀,這樣子。

  天二、於過去世 地一、觀察

  復於過去已造身業,亦數觀察,我此身業,為能自損,餘如前說

  這下面是過去世,前是是將來和現在這二種,現在是過去的時候,分二科,第一是觀察。『復於過去』說是這一剎那以前的,就是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已經造作這樣的事情,『亦數觀察』也要數數地觀察要回想,用你的智慧去觀察『我此身業』為能自損也能損他,餘如前說,能生諸苦招苦異熟這是觀察,這下面第二科是清淨。

  地二、清淨

  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身業自損損他,餘如前說便於有智同梵行所。

  觀察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是有罪過的,那麼後來應該怎麼辦呢?便於有智慧的同修聖道的人的地方。

  如實發露

  也向他發露坦白出來,我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錯誤的事情,向他坦白的真誠的坦白出來。

  如法悔除

  要依據戒律上所規定的懺悔法把它除滅了這個罪過

  若自了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餘如前說

  能生諸樂招樂異熟

  便生歡喜,晝夜安住

  心裡面我做的事情有功德,能生樂異熟,那麼白天夜間心情很平靜。

  多隨修學

  多多的隨順他來繼續的修學這種善法。

  亥二、結

  如是彼於去來今世所造身業,能善觀察能善清淨

  就是這樣子這個修行人對於自己過去的、將來的、現在的,所做的事情,能這樣善巧的觀察思惟,你就能夠清淨了你的身口意三業持戒清淨,有錯誤的懺悔,有功德的繼續的增長廣大。

  戍二、例語業

  如於身業,於具語業,當知亦爾

  前面是說身業下邊例語業,就是語業也和身業一樣也要這樣觀察清淨

  酉二、現意業 戍一、辨 亥一、觀察

  由過去行為緣生意,由未來行為緣生意

  前面是身業語業,下邊是觀察這個意業,這意業分二科,第一科是│辨,分二科,第一科是先說│觀察。

  『由過去行為緣生,由未來行為緣生意』具實意身口意三業,意業是根本,這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時候觀察的時候,就知道由過去行為緣生意,說我過去的行作因緣而生起意識,這是什麼呢?就是作意心所,或者如理作意,或者是不如理作意,這個行,就使令這意識就現起來了,由這作意心所引起意識的現行,就是這麼回事,是過去行,為緣生也是這樣子,未來行為緣生意。

  由現在行為緣生意,都是這樣子,即於此意數數觀察。

  即於所生起的這個意要一次又一次的觀察。

  我此意業為能自損,餘如前說

  也像前面身業語業這樣子

  亥二、清淨

  如是觀己,若自了知我此意業是其黑品

  『如是現已』這樣觀察完了,若自了知我此意業是其黑品,這個貪心、瞋心,這個三毒,貪瞋痴的三毒若發動了,這是有罪過的,這是黑品。

  即於此業攝斂不起

  這貪瞋痴這是有罪過的事情,馬上的把它收回來,叫它不要動。

  不與其便

  不要給這貪瞋痴作方便,叫它不要動,當然這個地方呢,就是要還是四念處了,才能轉變自己的內心,或者五停心觀這些事情。

  若自了知我此意業是其白品

  無貪、無瞋、無痴是與慈悲喜捨與戒定慧這是一類的,是其白品

  即於此業,而不斂攝

  那你就不要停下來繼續增長廣大。

  發起與便

  就是創造一些因緣給它方便,叫它繼續的有所成就。

  戍二、結

  如是於彼去來今世所起的意業能善觀察能善清淨

  觀察了以後,不清淨的立刻要停下來,清淨的讓它增長廣大

  申三、證 酉一、舉賢聖

  所以者何?去來今世所有沙門,若婆羅門,於身語意三種業中。

  前邊是解釋這個三種觀,第一科是徵,第二科是辨,這二科說完了,現在第三科是證,分二科,第一科│舉賢聖

  『所以者何』為什麼要這樣作觀呢,說『去來今世』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所有的這些修行人,這些沙門和婆羅門修學聖道,斷一切虛妄分別的修行人,於身語意三種業中。

  或已觀察、或當觀察、或正觀察

  這些過去的去來今世這三世的修行人,對於身口意這三業都是這樣子,或者已經觀察,就是過去世,或當觀察就是未來世,或正觀察就是現在世,只要是這三業一動,要經過智慧的觀察,批准了才行動,不合法的不批准,就是用智慧來決定,而不是用煩惱來決定事情的,這可見這修行人是這樣的,修行人內心是這樣情形。

  或已清淨,或當清淨,或正清淨

  過去世他的身口意,經過這樣的觀察就是已經是清淨的,將來的時候也是要經過這樣的觀察,也是使令身口意清淨,現在也是要經過智慧的觀察,要使令他清淨,正清淨。

  或已多住,或當多住,或正多住

  過去世,當然這位修行人他的心裡面多數安住在清淨,安住在觀察和清淨的上面,『當多住』就是未來世,『正多住』就是現在世

  一切皆由如是觀察,如是清淨

  就是過去也是這樣子,未來也是這樣子,現在也是這樣子,一切都是由這樣的智慧的觀察,使令自己的三業清淨,也就是你的律儀清淨了。前面是舉賢聖,舉人來說,下面引聖教

  如佛世尊,曾為長老羅怙羅說:

  汝今羅怙羅!於身語意業,應數正觀察;

  佛就招呼羅怙羅你現在,於身業、語業、意業,這三業,應數正觀察。

  不止一次的時時的要正觀察,依據佛教去觀察叫做正觀察。

  念諸佛聖教

  這個觀察你自己是不懂得怎麼觀察的,那怎麼呢,你叫我觀察我怎麼觀察呢,『念諸佛聖教』要憶念,你要憶念諸佛的法語,依據佛的法語去觀察,那叫做正觀察。

  羅怙羅汝應,學是沙門業。

  你應該學習這樣修行人的事情

  若能於此學,唯勝善無惡。

  你若能這樣學習,你的三業只有殊勝的功德莊嚴,而沒有罪過,慢慢的就可以得聖道了。

  未二、略義 申一、觀察

  若於如是身語意業審正思擇

  這個三淨,這三淨分四科,第一科是辨相,第一科是辨相這科說完了。

  現在就是第二科,略義,就是它的要義分二科,第一科│觀察。

  若於如是身語意業審正觀察,這個『審』就是很切實的很認真的這樣觀察不是馬馬虎虎的,不是『思擇』就是觀察。

  我此諸業為能自損,廣說如前,是名觀察

  申二、清淨

  若於一分,攝斂不作

  這第二科是清淨,『若於一分攝斂不作』就是黑品的有罪過的,若發覺是有罪過馬上的要把它息滅了它,要除滅了它不做這種惡事。

  亦不與便,廣說乃至發露悔除,復於一分而不攝斂,

  就是白品有功德的事情

  造作與便

  是要主動的給它條件,叫它方便的成就

  乃至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多隨修學是名清淨

  白天也是這樣子,黑天也是這樣子,不要超越這個範圍叫做住『多隨修學,多而又多』多多的隨順這個道理去學習是名叫做清淨,這是第四科三淨,下面第五科,十種勝功德,分三科,第一科是標。

  已五、十勝功德 午一、標

  如是清淨尸羅律儀,應知有十功德勝利。

  說是這位出家人,這個修行人,他能夠守護他的戒律,能得清淨,能這麼樣的學習得清淨有什麼好處呢?應知有十種功德,有十種勝利,殊勝利益,這個功德就是沒有過失,這個功德是殊勝的利益,是勝利是讚歎這個功德的,這是標,下面是徵。

  午二、徵

  何等為十?

  午三、釋 未一、第一勝利 申一、辨

  謂諸所有具戒士夫

  下面第三科解釋,分四科,第一科是第一勝利,十種勝利現在說第一種勝利,分二科,第一科│辨。

  『謂諸所有』並不是一個,所有的這個具足戒,持戒清淨的人,士夫,這個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自觀戒淨,便得無悔

  他自己觀察我守護的戒很清淨一點沒有違犯『便得無悔』那麼心裡面就不會恨,不會有遺恨,若犯了戒心裡面就會恨,就會後悔,悔者恨也,這時候心裡沒有悔。

  無悔故歡,歡故生喜

  『無悔故歡』沒有恨故,那麼心裡面就快樂,心裡面就會快樂,無悔故歡,『歡故生喜』心裡一快樂了呢,就生喜歡,就歡喜持戒清淨,持戒清淨,便令心情快樂,那麼就歡喜這件事,歡喜持戒清淨。

  由心喜故,身得輕安

  你心裡面快樂呢?你這個心理影響到你的生理,心情快樂你的生理上也就會輕安,就是輕快安和,四大調和

  身輕安故,便受勝樂

  這個身體感覺到輕安的時候,你就會有殊勝的快樂,這個事情,前面,這裡說輕安不是說是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那個輕安,不是那個思,而這個地方輕安應該是什麼呢?應該指欲界定說的,欲界定到了等持的時候,到了等持的時候,雖然沒有輕安樂,但是身體輕安、輕快,就是身體有若無的樣子,這個身體,所以叫做輕安,指這個說的。

  到了欲界定,你再進一步就到了未到地定就得,便受勝樂,那時候有輕安樂了,就是我們通常說三昧樂。

  樂故心定

  因為那時候有三昧樂,而那時候你的心是寂靜住,明靜而住,那時候就叫做未至定,而不是超過了欲界定了。

  心得定故,能如實知,能如實見

  你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心裡安住不動明靜而住的時候,你在這裡邊修四念處的時候,修無常觀,修無我觀,修空觀的時候『能如實知』過去的一切法,未來的一切法,『能如實見』能如實見,現在的一切法,說過去未來現在的都是無常的苦空無我的境界,你能真實的就會見到,能如實知見。

  實知見故,便能起厭

  你實在知道這是苦,這是集是滅是道,那就得初果了『便能起厭』,這時候就能生厭離心,世間上的事情,如意的、不如意的事情,誰歡喜?誰都不歡喜,但是這個聖人,這個初果聖人,世間人認為快樂的事情,他都認為都是苦惱境界,都不是快樂,你若長迼的看你才能知道那也是苦,並不是樂,便能起厭。

  能起厭故便得離染

  他生了厭離心對於世間上的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厭離,這是一個生死的果報,是苦惱,那麼就能修不淨觀、修四念處了,便得離染,就是前面,『如實知見』呢,是斷除這個我所執就是斷除見煩惱,『便得離染』就是斷除愛煩惱了,當然不只是欲界的愛,色愛無色愛,這些染著都遠離。

  由離染故,證得解脫。

  就是把這個生死的苦惱已經解脫了,雖然沒有入無餘涅槃,但是他聖道現前的時候苦惱境界都不在,這個色受想行識的苦惱的境界,在他那聖道的境界裡面是沒有這回事情的,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和心經說的道理是一樣和《阿含經》說的是一樣的。

  得解脫故,便自知見,我已解脫。

  他不用別人告訴他,他自己就知道,就是知道已經解脫,便自知見我已解脫。

  乃至我能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

  前面是得有餘依涅槃,這就是他自己知道能入無餘依涅槃有這種堪能性,這是辨,這是說明這個第一勝利,下面第二科結束。

  如是所有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尸羅清淨增上力故

  也就是把前這段文要義再提,再說一說,因為你持戒清淨,持戒清淨,就有這樣殊勝的力量。

  獲得無悔漸次乃至能到涅槃,是名第一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這是第一個勝利

  第二、第二勝利 申一、辨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於臨終時起如是念:

  這是下面第二個勝利,先說明臨終的時候他心裡面有這樣子的念,有這樣的正念。

  我已善作身語意行

  這個持戒清淨這個人他臨終時候,他心裡想,我已經善作身業、語業、意業,我的身業、語業、意業,都是清淨有功德的。

  非我惡作身語意行

  我持戒清淨,我身業、語業、意業,沒有罪過、沒有惡。

  乃至廣說

  就是前面這個你沒有惡、沒有犯戒,所以就無悔,無悔故歡喜這些

  若有其趣,作福業者作善業者,作能救濟諸怖畏者,之所願往

  這下面『若有其趣』說若有那麼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是作福業的人能到那地方法,作善業的人能到那地方去,作能救濟諸怖畏的那個人,能到那個地方去『之所願往』能到那個地方去。

  我於斯趣,必定當往

  要這樣的話,我也能去,我也能到那地方去,他心裡這樣子想,因為我沒有罪過,我持戒清淨是這樣子。

  這個作福業,作福業這個福是可愛樂的果報,這個業呢?這個業能得到可愛的果報,那叫做福業。

  這個作善業,這個善字就是沒有罪過,作了這個事情是有利益的,不是有罪過的事情,所以叫善業。

  那麼作能救濟諸怖畏者,你這個作福業也好,作善業也好,能夠救濟諸怖畏,你若作了惡業,就跑到三惡道是可怖畏的,三惡道是令人恐怖的地方,你若作善業作了福業的話,就能救濟諸怖畏使令他遠離一切怖畏是這樣意思,是作福業作善業能救濟諸怖畏能遠離一切怖畏的這種業力,能到那地方去,那我於斯趣必定當往我持戒清淨我也會到那地方法,他臨終的時候他作如是念。

  申二、結

  如是獲得能往善趣第二無悔

  這是第二科結束,就是這樣這個持戒清淨這個人他這樣子作念他就獲得這樣能往善趣,我能夠往生到安樂的地方去,他有這麼樣的一個決定的信心就能獲得,這是第二個無悔,能得到這是第二個沒有悔及苦的一種功能。

  由無悔恨所有士夫補特伽羅名賢善死

  這個人這個持戒清淨這個補特伽羅這個人他臨死的時候心情很安樂,沒有恐怖很自在很安詳,所以叫做賢善死,若跑到三惡道去就不對勁了。

  賢善夭逝

  這個夭逝就是壽命不是長,不長他就離開了這個地方,但是他持戒清淨還是好的,他還是到安樂的地方去,所以也是賢善,所以

  賢善過往

  說是一剎那間就變成過去了,但是也是賢善。所以這個世間上的人對於善惡果報這件事認識的不那麼清楚,這個人壽命無常就死了,夭往好像很不好,但在佛法上來說,只要是你生存的時候,你的身口意都是清淨的,什麼時候走都可以,都是吉祥的。

  是名第二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這是臨命終的時候心情快樂,這是一種

  未三、第三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遍諸方域

  這是第三個勝利,前面說到二個勝利,還沒有說完還有餘,還有餘的補特伽羅有什麼好呢『遍諸方域』普遍到東方南方北方西方

  妙善稱譽

  有很好的人家都稱譽讚揚他,那當然都是有智慧的人讚歎他,不是愚痴人,不一定。

  聲頌普聞

  普遍的都知道,別人都寫出來文章,來讚歎你,這是聲頌普聞。

  是名第三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未四、第四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寢安、悎安、遠離一切身心熱惱,是名第四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還有第四個勝利,什麼勝利呢?『寢安、悎安』睡覺的時候,也是心裡也安,你持戒清淨、睡覺,睡得安,睡覺醒了!醒了心裡也是安,也是平安『遠離一切身心熱惱』,就是他那個身心啊沒有這些苦惱的事情,沒有因為你思惟這個道理,他心裏自然就安下來,所以這些作,那個不相信因果的人,隨便的放逸的人,他說沒有因果,實在他心裏還是不安的『是名第四尸羅功德勝利,這是第四種』。

  未五、第五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若寢、若悎,諸天保護,是名第五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是第五個勝利,『若寢、若悎、諸天保護』是你若持戒清淨的話呢?你睡著覺也好,你睡醒了也好,諸天來保護你啊,為你作護法,是名第五尸羅律儀功德勝利。這是這一種。

  未六、第六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於他兇暴不慮其惡,無諸怖畏,心離驚恐,是名第六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是第六勝利『於他兇暴不慮其惡』這是,這個持戒清淨這個人啊,對於另外有人特別兇殘暴的人,這個人呢?這個持戒清淨的人啊!遇見了這個兇暴的人的時候,『不慮其惡』心裏面不顧慮,他會來傷害他,他沒有不顧慮,這個『無諸怖畏』他心裏面不怕,『心離驚恐』心裏面沒有這個驚恐的事情『是名第六尸羅律儀功德勝利,當然這件事諸天來保護,當然沒有事情,所以惡,你不能對他發惡的這事情。』

  未七、第七勝利

  第七個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諸喜殺者、怨讎惡友,

  說是這個持戒清淨的人啊!他也可能夠啊!遇見歡喜殺的人,遇見了這種人,這個人啊!他就是拿殺人不當一回事,歡喜殺害的人,『怨讎』或者是彼此間以前有過什麼怨恨的事情,遇見了這個人,遇見一個惡朋,惡知識,遇見這個人。

  雖得其隙亦常保護了知此是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或為善友,或住中平,是名第七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雖得其隙,亦常保護』這個歡喜殺的人,或者與這個修行人有怨讎,還有一個惡知識這些人啊,這些人啊雖得其隙對於這個修行人啊!雖然得到一個有一個漏洞,要來傷害這個持戒清淨的人,但是雖得到那麼個機會啊,但是,『亦常保護』,那歡喜殺的人,和那個『怨讎』的人,惡友的人,反倒不反倒來保這個持戒清淨的人,保護他不傷害他,『了知』此是具戒士夫補特伽羅』啊!那個喜殺的人那個『怨讎』那個惡人啊知道,哎呀!這個人持戒清淨啊!這個是應該恭敬的尊重讚歎不可以傷害他的『或為善友』啊!他原來是怨恨是惡友啊!喜殺反倒對這個持戒清淨的人喲!這是個好朋友,對他這麼想,『或住中平』或者彼此間安住在,也不是善友可也不是惡友,平平的境界,沒有惡意對他,是名第七尸律儀羅功德勝利。

  未八、第八勝利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一切魍魎、藥叉、宅神、非人之類。

  還有勝利,第八個勝利,就是一切的魍魎,這是,這個某個山裏面啊!這個!這些怪,木石之怪或者水神這些不是人,就魍魎,或者藥叉鬼,還有宅神,非人之類,總而言之,都不是,不是屬於人一類的。

  雖得其便雖得其隙,而常保護

  也是保護這個持戒清淨的人,說是啊!雖然得其便,就是有的時候,這個持戒的人有的時候,也會有點事情,可能也有點兒事情,但是這些惡這些鬼神啊還是保護他。

  謂具尸羅增上力故,是名第八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為什麼這些鬼神啊!對他這麼樣子,特別優待他呢!因為他這個出家人,這個修行人啊!他持戒清淨的這種力量,自然會有這種感動,使令那些鬼神啊,使令這惡人啊!這個喜殺的人,有怨讎的人,惡知識的人,兇暴的人對他有恭敬心、要保護他,而不敢傷害他,這是清淨戒的威力,有這種作用,『是名第八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未九、第九勝利 申一、標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法無艱難,從他獲得種種利養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法無艱難』這是第九科、第九勝利、第一科是標,復有所餘的具戒士夫補特伽羅的勝利什麼呢?『法無艱難』這個『法』者『常』也,就是他這個持戒清淨,這個人啊!他沒有艱難這件事,『常』是沒有困難的這件事,怎麼叫做『法無艱難』呢?『從他獲得種種利養』從別人獲得種種利養這件事沒有困難,人家都願意,供養他、幫助他,這是標,下面解釋。

  申二、釋

  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諸資具,由依尸羅增上因力,國王

  大臣,及諸黎庶、饒財長者,及商主等,恭敬尊重。

  『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諸資具』這些生活所需的這些事情啊,由於尸羅的增上因力啊,由於你持戒清淨的威力啊!國王大臣及『諸黎庶』,這是一般的老百姓『饒財長者』就是大富長者,有財富的人『及商主等』就是作生意的人『恭敬尊重』你持戒清淨的威力,這些人都恭敬你、尊重你,這樣子。

  申三、結

  是名第九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未十、第十勝利 申一、標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一切所願皆得稱遂。

  『復有所餘具戒士夫補特伽羅』這是第十個、第十勝利,先是標『一切所願皆得稱遂』你一切的願望,當然是合理的願望,都會令你滿意的,這樣子,這是標。

  申二、釋 酉一、生欲人天

  若於欲界,願樂當生,或剎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大族姓家,或諸居士大族姓家,或諸長者大族姓家,或四大天王眾天或三十三天,或夜摩天,或 史多天,或樂化天,或他化自在天,眾同分中,由戒淨故,即隨所願,當得往生。

  下面第二科解釋,分四科,第一科是生欲人天,是『若於欲界,『願樂當生』說是這個持戒清淨的人,他要是願意生;還要來欲界,欲界裏面,『願當樂生』他的心裏面歡喜,還要生到來到欲界來,在欲界什麼地方生呢?『或剎帝利』,在王族裏面受生,剎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羅門的大族姓家『婆羅門』就是讀書人有智慧的人,『剎帝利』就是有權利的人。

  『或諸居士大族姓家』就是有財富的人,『或諸長者』品德高尚的大族姓家『或四大王眾天』前面這是人間,都是,也是有地位的人,後面四大王眾。這是天上,欲界天,四大王眾天,『或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或夜摩天』就是時分天,『或 史多天』知足天。『或樂化天』、『或他化自在天』『眾同分中』你願意生到天上去,或者是願意在人間,『由戒淨故即隨所願』由於你持戒清淨啊!你沒有過失啊!你就能隨你所願『當知往生』,就能生到這裏來,這是第一個所願皆得稱遂,願意生到人天。

  酉二、住生有色

  若復願樂入諸靜慮現法樂住,或有色天眾同分中,若住、若生,由戒淨故,便得離欲。

  下面第二個,住生有色。住生無色。『若復願樂入諸靜慮,現法樂住』要是這個持戒清淨這個人呢?他不願意在欲界人天裏面受生,他歡喜啊『入諸靜慮,現法樂住』就是入於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現法樂住』就是你現在的色受想行識裏面,有三昧樂的存在,你願意住在這個三昧樂裏面的話呢?『或有色天眾同分中』這個『願樂入諸靜慮現法樂住』這是希望在人間的時候修禪定、修禪定:『或有色天眾同分中』就是死了以後,生到色界天去,『眾同分』天與天大家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所以叫眾同分中『若住若生』要是住在三昧樂裏邊,或者生到色界天裏面去,『由戒淨故,便得離欲,所願皆遂』由於你持戒清淨啊!所以你就能夠容易離欲,遠離了欲界的欲,你願意生到色界天,願意得禪定,都可以滿意,都可以滿足你。

  酉三、住生無色

  若復願樂寂靜勝解,超過色定,入無色定,具足安住,或無色界天眾同分中,當得往生,餘如前說。

  『若復願樂寂靜勝解,超過色定,入無色定』這是住生無色,這個住啊就是你安住在這個三昧樂裏邊、安住在色界四禪,安住在無色界的四空定,這個『住』是這樣意思,生色界天,死了以後,將來的。生無色界也是將來的『若復願要寂靜勝解』就是得到無色界的四空定,這個定力是高過了色界定,所以這個叫做『寂靜』這個『勝解』就是有力量的認識,你這個心能安住在這個初禪裏面,那也是勝解,二禪、三禪、四禪都是勝解,安住在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都是勝解,如果你沒有勝解,你不能得到那個定的,是『若復願寂靜勝解,超過色界,進步到入於無色界定裏面啊!『具足安住』這樣子。這是在人間裏修無色界定也就成功了,『或無色天眾同分中』『當得往生』將來死了以後,到那邊去,也是可以,『餘如前說』像前面說,就是由戒淨故,便得離欲,所願皆遂。

  酉四、證極涅槃

  若復願樂當證最寂究竟涅槃,由戒淨故,便證一切究竟離欲。

  『若復願當證最寂究竟涅槃』這是第四科證極涅槃,『若復願樂』說這個持戒清淨的人,他歡喜啊,不願意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他願意啊,是當證最寂究竟的涅槃,這個不生不滅的啊!聖人的住處,這裏『由戒淨故,便證一切究竟離欲』因為你持戒清淨啊,你這件事也就能成功,便能夠證入到『一切究竟』就是無貪瞋痴,見到無眼耳鼻舌身意,那個究竟的離欲的境界,你就可以證悟到。

  酉五、結

  是名第十尸羅律儀功德勝利

  這是讚歎這個持戒有十種功德,持戒清淨有這十種功德,其實這十種功德應該常常念一念。

  辰二、結勸修學 已一、牒略義

  如是已說戒蘊、廣辯戒蘊虧損、戒蘊圓滿、戒蘊異門、戒蘊觀察,及以清淨戒蘊,所有功德勝利。

  這是第二科結勸修學,前邊是第一科,是釋一切種,這一切種都是屬於戒律儀清淨的事情,現在第二科結勸修學,勸我們好好學戒,如是已說戒蘊的廣辯,這五分法身啊!第一個是戒,戒法身,像前面說這麼一大段了,說到這個戒蘊的虧損,有十種因緣,戒蘊的圓滿有十種因緣,戒蘊的異門有六種,戒蘊的觀察有三種,及以清淨戒蘊所有功德勝利,這有十種,這前啊已經說過的,這是略義。

  已二、勸修學

  現在第二個是勸修學。

  於此宣說明了開示一切種相,最極圓滿資糧所攝尸羅律儀,若有自愛樂沙門性、婆羅門性諸善男子,應勤修學。

  『於此宣說明了開示一切種相』就是在這一大段文裏面呢,宣說這個戒明了!一點也沒有隱,這個隱昧的地方。『開示』所有有疑問的地方都已經解釋了,這一切種的相貌,都是明了的開示了。

  『最極圓滿資糧所攝尸羅律儀』『尸羅律儀的資糧』『最極圓滿的資糧所攝的尸羅律儀,他是得定,得聖道的圓滿的資糧』『若有自愛,樂沙門性、婆羅門性,諸善男子,應勤修學』是『若有自愛』若有一個人啊,知道自愛,愛護自己,他歡喜啊得聖道『樂沙門性』。『婆羅門性』歡喜遠離一切虛妄分別的話呢?這樣的諸善男子,諸善女人,應該好好的努力學習,學習這個清淨的戒。


【卷二十二】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上一页